文档介绍:胃肠减压技术幻灯片
【评估】
⒈患者病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胃肠减压的目的
⒉患者鼻腔情况,有无鼻中隔偏曲,鼻腔粘膜有无炎症、肿胀,有无息肉等。
⒊患者有无人工气道。
⒋患者有无食道及胃肠梗阻或术后情况。
胃肠减压技术幻灯片
【评估】
⒈患者病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胃肠减压的目的
⒉患者鼻腔情况,有无鼻中隔偏曲,鼻腔粘膜有无炎症、肿胀,有无息肉等。
⒊患者有无人工气道。
⒋患者有无食道及胃肠梗阻或术后情况。
【用物准备】
护士: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物品:治疗盘内盛:一次性杯子 (内盛凉开水或:生理盐水)、治疗巾、一
次性胃管、一次性20ml注射器、消毒弯盘一套、纱布2块、别针、
消毒润滑剂、棉签、胶布、压舌板、听诊器、胃肠减压器、PE手套、
手电筒、快速手消剂、软尺、污物缸、必要时各血管钳。
环境:清洁、安静、光线适宜。
体位:患者取半坐位或仰卧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携用物到床旁一再次核对并解释一测量胃管应插入的长度—协助患者
取半坐位或仰卧位一清洁鼻腔~颌下垫治疗巾,放弯盘~准备润滑剂一打
开一次性胃管、注射器放入弯盘一戴手套一检查胃管并夹闭)胃管末端~润
滑胃管前端一左手托住胃管一右手持胃管前端:沿一侧鼻孔轻轻插入
10-l5cm (咽喉部)时 (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如为昏迷患者则操作者用左
手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一插胃
管至所测量的长度一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一脱手套一妥善固定胃管一
连接胃肠减压器一固定胃肠减压器一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一
应用胃肠减压的告知程序
(一)首先由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或家属胃肠减压的目的是:利用吸引的原理,帮助患者将积聚于胃肠内的气体和液体排出,从而降低胃肠道内的压力及张力,有利于炎症局限,以促进患者胃肠蠕动功能尽快恢复。
告知程序2
(二)胃肠穿孔时进行胃肠减压的目的:为了减少消化液继续外渗,从而减轻疼痛,防止病情加剧。
(三)胃肠手术前进行胃肠减压的目的:为了防止患者在手术中,由于麻醉影响而产生的呕吐、窒息,便于术中操作,增加手术安全性。
告知程序3
(四)机械性肠梗阻进行胃肠减压的目的:可缓解或解除腹部胀痛及呕吐等症状,减轻肠麻痹引起的腹胀。
(五)胃肠手术后进行胃肠减压的目的:为了减轻缝线张力和切口疼痛,利于腹部伤口愈合,减轻胃肠道内的压力,促进胃肠功能尽快恢复,防止腹胀。
告知程序4
(六)插胃管时护士可告诉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并清洁一侧鼻腔,护理人员会测量所需置入胃管的长度,插胃管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有一些不适,如恶心等,可用力深呼吸,做吞咽动作,配合护理人员的指导,减轻不适感。
(七)留置胃肠减压时,护士会将引流管固定好,告知患者要防止翻身或活动时不慎造成管道扭曲、堵塞,护理人员要指导或协助患者下床活动,正确打开连接部位,夹闭胃管。
告知程序5
(八)患者不可自行调节负压,压力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治疗效果。
(九)留置胃管期间患者要遵医嘱禁食,口干时可用清水或温盐水漱口,护士每日晨晚给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如有腹胀明显、呕吐等不适要及时通知护理人员进行处理。
护理
(1)胃肠减压期间应禁食、禁饮,一般应停服药物。如需胃内注药,~1小时。适当补液,加强营养,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2)妥善固定:胃管固定要牢固,防止移位或脱出,尤其是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胃管一般置于胃肠吻合的远端,一旦胃管脱出应及时报告医生,切勿再次下管。因下管时可能损伤吻合口而引起吻合口瘘。
(3)保持胃管通畅:维持有效负压,每隔2~4小时用生理盐水10~20ml冲洗胃管一次,以保持管腔通畅。
护理
(4)观察引流物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24小时引流液总量。观察胃液颜色,有助于判断胃内有无出血情况,一般胃肠手术后24小时内,胃液多呈暗红色,2~3天后逐渐减少。若有鲜红色液体吸出,说明术后有出血,应停止胃肠减压,并通知医生。引流装置每日应更换一次。
(5)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保持口腔和呼吸道的湿润及通畅。
(6)观察胃肠减压后的肠功能恢复情况,并于术后12小时即鼓励病人在床上翻身,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
护理
(7)胃管通常在术后48~72小时,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后可拔除胃管。拔胃管时,先将吸引装置与胃管分离,捏紧胃管末端,嘱病人吸气并屏气,迅速拔出,以减少刺激,防止病人误吸。擦净鼻孔及面部胶布痕迹,妥善处理胃肠减压装置。
注意事项
应用前应了解病人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史、严重的食道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