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基本技能
专题1
“原因类”答题技巧
专题2
“实验思路”类答题技巧
专题3
“实验探究”类答题技巧
专题4
“图表、信息”类答题技巧
专题2:“实验思路”答题技巧
侧重于考查实验设计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基。
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
(2)结果及结论
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即为RNA病毒;反之为DNA病毒。
例3:(2011年大纲卷)~65℃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
实验目的
测定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
实验材料
从该细菌中提取的脂肪酶
不同的温度
脂肪酶的活性
自变量
因变量
①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②设置自变量、检测因变量
自变量
因变量
55~65℃范围内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
测定脂肪酶的活性
③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脂肪酶活性出现峰值,则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即为酶的最适温度。
若没有出现脂肪酶活性的峰值,则扩大温度范围继续实验,直到出现峰值为止。
(2011年大纲卷)~65℃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
参考答案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包括55~65℃)设置温度,分别测量酶活性,若所测数据出现内峰值,则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酶催化化用的最适温度。否则,扩大温度范围,继续实验,直到出现峰值。
例4:(2009年新课标卷)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H2O,还是来自CO2?请写出简单实验思路证明你的结论。
实验目的
证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H2O,而不是来自CO2
实验材料
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
标记CO2的氧
标记H2O的氧
释放的O2中
氧是否有标记
自变量
因变量
①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②设置自变量、检测因变量
自变量
因变量
甲组:C18O2
乙组:H218O
检测释放的O2是否含有18O
③预期实验结果
甲组释放的氧气不含18O,乙组释放的氧气含有18O。
(2009年新课标卷)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H2O,还是来自CO2?请写出简单实验思路证明你的结论。
参考答案
思路:
分别将C18O2、H218O提供给两组植物,检测植物释放的氧气是否含有18O,
结果:
提供C18O2的植物释放的氧气不含18O
提供H218O的植物释放的氧气含有18O
例5:(2019年海南卷),测得的某植物根细胞对a、b两种物质的吸收速率与外界溶液中这两种物质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a、b两条曲线分别代表植物根细胞对不同浓度a、b两种物质的吸收速率)。
物质浓度
吸收速率
o
a
b
王同学据图认为b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李同学认为是协助扩散。请设计实验确定王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实验目的
判断b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协助扩散
实验材料
某植物根细胞
b物质运输是否需要能量
b物质运输速率
自变量
因变量
①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②设置自变量、检测因变量
自变量
因变量
甲组:提供氧气
乙组:不提供氧气
检测b物质运输速率
③预期实验结果
若:甲组的b物质运输速率大于乙组,则b物质运输为主动运输
若:甲组的b物质运输速率等于乙组,则b物质运输为协助运输
思路:将长势相同的某植物根细胞平均分为两组,甲组放在有氧条件下,乙组放在无氧条件下,将甲乙两组植物根细胞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根细胞对b物质的吸收速率。
参考答案
结果及结论:若甲组根细胞对b物质的吸收速率大于乙组,则说明b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若甲组和乙组根细胞对b物质的吸收速率大致相同,则说明b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例6:(2020年山东卷),通过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在脾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发现下丘脑CRH神经元与脾脏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该脑-脾神经通路可调节体液免疫,调节过程如图1所示,图2为该小鼠CRH神经元细胞膜相关结构示意图。
已知切断脾神经可以破坏脑-脾神经通路,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N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