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教师招聘考试 心理学知识点整理.pptx

格式:pptx   大小:138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教师招聘考试 心理学知识点整理.pptx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7/7/22 文件大小:13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教师招聘考试 心理学知识点整理.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心理学
一、心理学概述(3级)

心理学—概念: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动物心理、人的心理(为主)
性质:兼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是中间(边缘、交叉)学科。
心理现象及结构:(客,1级)
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觉、直觉、思维、想象、记忆
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
(“注意”:不是心理过程,而是心理状态)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内在动力)需要、信念理想
个性心理特征:(最稳定)能力、性格、气质(个性心理特征差异表现)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布洛卡(选)
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
结构:树突、细胞体、轴突
神经元—种类:感觉神经元(传入)、运动神经元(传出)、联络神经元(中间)
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大脑四叶(额叶:动;顶叶:感;枕叶:视;颞叶:听)
大脑两半球:不对称(左:右半躯体;抽象逻辑思维、言语中枢)
(右:左半躯体;形象思维、高度空间直觉)
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脊、植物神经
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反射: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弧:反射的生理结构。
(选)反射种类—无条件反射:先天(吸允、眨眼)
条件反射:后天(第一信号系统:具体事物,望梅生津、含梅止渴、迎风流泪;
第二信号系统:语词符号,谈虎、画饼、谈梅生津、望梅止渴)
(人和动物根本区别在第二信号系统)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性—客观现实(社会实践)决定人的心理,“狼孩”
主观性—心理是人脑对现实的主管映像,“仁者见仁”
能动性—心理是人脑对现实的能动反映,“改变世界”

历史背景:亚里士多德《论灵魂》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心理学独立: 1879 德国冯特(科学)心理学之父(创始、奠基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西方主要心理流派:
构造主义心理学—人物:冯特、铁钦纳
观点:主张研究意识的构成元素(感觉想象等)
方法:实验内省法

机能主义心理学—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观点:研究意识的机能(作用);提出“意识流”,认为意识是持续不断、川流不息
行为主义心理学—人物:华生,《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
(第一势力) 观点:研究行为
方法:反对内省,实验方法
名言:“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环境。。。”
(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

格式塔心理学—人物: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完形心理学) 观点:研究意识的整体(Gastalt整体完形),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
精神分析心理学—人物:弗洛伊德
(第二势力) 观点:起源于精神病人研究,研究无意识(潜意识)、人的异常行为
人本主义心理学—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第三势力) 观点:研究人格,人性本善;人都有实现自我的需要(成长和发展)
罗杰斯心理治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
认知心理学—人物:皮亚杰
诞生标志:1967 奈赛尔《认知心理学》
观点:信息加工(信息加工心理学,加涅)
二、认知发展与教育(1级)

概念—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选)
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认知的起点
知觉: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对直接作用在感觉器官事物的整体属性
观察:人的有目的、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知觉的高级形式,思维的知觉
观察力:知觉能力
感觉种类—外部:视、听、嗅、味、肤觉
内部:机体觉(内脏)、平衡觉(姿势,晕车)、运动觉(关节肌肉)
知觉种类—物体知觉:空间、时间、运动—>真动;
似动:动景(电影、动画片、霓虹灯)
诱导(月动云静)
自主(暗室内静止的烟头光点在动)
运动后效(瀑布)
社会知觉:社会刻板印象(群体特征归属每个人,无视个体差异)
晕轮效应(某人有某特征时,对其他特征相似判断;一白遮百丑)
首因效应(最初效应;第一印象)
近因效应(新近获得信息影响最大;最近效应)
投射效应(以己度人,以小人之心。。。)
错觉—概念:对事物必然产生的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知觉的特殊情况。
(错误的知觉,不可克服)
种类:大小、形状和方向、时间、倾斜
感觉规律—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对刺激的感觉能力(特征)
感觉阈限:引起人感觉的刺激范围(数值)
两者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刺激的觉察能力;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最小差异刺激的感觉能力;最小差异量,最小可觉差
感觉的相互作用规律—同一感觉相互作用—>感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