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义和团运动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义和团的成员、组织形式和活动地区。平原大捷。“扶清灭洋”的斗争口号。义和团势力在京津地区的发展。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中外反动势力对义和团运动的消灭义和团,充分暴露出清政府的反动本质。
④ 八国联军的暴行:通过教学,是学生认识到: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最凶恶的敌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
4.《辛丑条约》:这是本课另一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参与探讨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帮助学生从经济、政治、军事等几个方面掌握条约的主要内容;然后引导学生逐条分析条约的危害性;最后得出结论: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教法建议
本课学习完以后,学生完整地学习和认识了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这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把这个过程用一种方式简单的展现出来,可以以列表、图示、问答、列举等各种方式。内容应该包括历次侵华战争、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等。主要想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历史问题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进行单元小结的意识。示例如下: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简表
战争
时间
条约
危害
鸦片战争
1840——1842
《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中法战争
1883——1885
《中法新约》
法国侵略势力深入到西南地区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
《辛丑条约》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设计
重点:义和团反对八国联军的斗争 ;《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扶清灭洋口号及清政府与义和团的关系。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进行了哪些斗争?(学生回答略)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民族资产阶级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紧接着农民阶级又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二、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1. 义和团在山东兴起(屏幕显示《义和团运动的形势》示意图)
①从义和拳到义和团:根据教材讲明义和团的名称、组织形式和主要成员;然后,请学生看书,进行师生问答:
师:19世纪末,义和团为何把斗争矛头从反清转向了反帝?
生: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深了。
生: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最直接、最主要的敌人。
师:很好,那么义和团运动为什么首先在山东爆发呢?
生(思考后):山东受侵略最严重。
师:都有哪些国家侵略过山东?
生(思考、议论):日本、德国、英国。
②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解释这一口号的含义,然后进行师生问答。
师:我们都知道清政府是反动的,义和团为什么还要扶清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义和团不想同清政府以及洋人同时作战。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生:义和团对清政府抱有幻想。
生:说明义和团和愚昧,没有认清清政府的反对本质。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扶清虽然有扶国、保国的含义,但也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