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文档名称:

骨科术后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ppt

格式:ppt   大小:2,017KB   页数:3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骨科术后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ppt

上传人:电离辐射 2022/8/15 文件大小:1.9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骨科术后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骨科术后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住院患者DVT风险
Geerts, et al. Seventh ACCP conference. Chest 126: 骨科术后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住院患者DVT风险
Geerts, et al. Seventh ACCP conference. Chest 126: 3Supplement, Sept 2004. 338S-400S
骨科术后无预防措施VTE发生率
Geerts, et al. Seventh ACCP conference. Chest 126: 3Supplement, Sept 2004. 338S-400S
静脉血栓形成三要素
VIRCHOWS三角
静脉瘀血
血流减慢
高凝状态
受损
血液
成份
血管

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血液凝块形成

、促进凝血。

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后果
血栓沿着静脉朝近端生长.
深静脉血栓形成
损伤静脉 (PTS)
肺栓塞
Prandoni P, et al. Haematologica 1997; 82:423–428.
DVT 的常见位置
股静脉
深股静脉终点
位于内收肌管的
腘静脉
小腿肌肉内静脉
左髂静脉
胫后静脉
深部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VIRCHOW’三角
卧床
手术后
分娩后
妊娠
外伤
烧伤
髋关节手术
脓毒血症
静脉曲张
血栓形成后
手术后
妊娠
口服避孕药
癌症
肾病综合征
外伤、烧伤
感染
高凝状态
糖尿病
遗传性抗凝蛋白缺乏
血流缓慢
凝血改变
血管壁损伤
外伤和手术后发生DVT发生危险率的排列
脊髓损伤
髋关节成形术
截肢手术
膝关节骨折手术/成形术
下肢骨折
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
普通腹部手术
妇科手术
肾移植
非心脏性胸科手术
神经外科手术
开放性半月板切除术
75-80%
25-20%
骨科手术患者VTE的危险分度
危险度
判断指标
低度危险
中度危险
高度危险
极高度危险
手术时间<45min,年龄<40岁,无危险因素
手术时间<45min,年龄40~60岁,无危险因素
手术时间<45min,有危险因素
手术时间>45min,年龄<40岁,无危险因素
手术时间<45min,年龄>60岁,有危险因素
手术时间>45min,年龄40~60岁,有危险因素
手术时间>45min,年龄>40岁,有多项危险因素
骨科大手术、重度创伤、脊髓损伤
注:危险因素指既往有VTE病史、肥胖、肿瘤等
VTE的临床表现
DVT在无症状和体征时,常不被发现。只有10%~15%的DVT是有明显临床症状的,称为症状性DVT。
症状性DVT和非症状性DVT都有可能血栓脱落发展成致命性PTE,死亡率高达17%~40%以上。
肢体肿胀、酸痛、浅静脉怒张、皮温高
单侧肢体增粗、肿胀
突然出现的呼吸困难或活动后气短
胸痛胸闷
咳血
低氧血症和低碳酸血症
--提示并发DVT
--提示并发PTE
VTE的临床表现
下肢DVT的临床表现
小腿中部以下水肿病变在腘静脉
膝以下水肿疼痛为股浅静脉
大腿中部以下水肿为股静脉
单肢臀部以下水肿为髂总静脉
双侧下肢水肿为下腔静脉
下肢肿胀、疼痛和浅静脉曲张是下肢DVT的三大症状
下肢DVT的临床表现
远端 DVT
近端 DVT
多隐匿,可无自觉症状或只有患肢轻度疼痛和沉重感,逐渐出现膝关节以下肿胀,腓肠肌深压痛或Homan症
可出现高热,下肢明显疼痛,非对称性肿胀,皮肤轻度紫绀,皮下静脉怒张和淤点
VTE的预防与护理
防重于治,防患于未然
DVT是源,PTE是果,没有DVT
很少发生PTE
预防DVT就是预防PTE
骨科血栓预防专家建议
基本预防措施
物理(机械)预防措施
药物预防措施
联合预防
基本预防
机械预防
药物预防
联合预防
基本预防措施
手术操作轻柔精细,避免静脉内膜损伤
规范使用止血带
术后抬高患肢,防止深静脉回流障碍
常规进行静脉血栓知识宣教,鼓励患者勤翻身、早期功能锻炼、下床活动、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
术中和术后适度补液,多饮水,避免脱水
建议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控制体重、控制血糖、控制血脂等
早期康复功能锻炼(主动活动+被动CPM)
足底静脉泵(V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