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迎春牟一]牟一.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迎春牟一]牟一.docx

上传人:可爱大爷 2022/8/15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迎春牟一]牟一.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迎春(yíngchūn)牟一]牟一
牟一篇(yī piān)(一):韦应物《送终》
韦应物的《送终》是抒写送葬的场面和诗人(shīrén)惨痛的心境的,十分感人。
送终(sòng zh


[迎春(yíngchūn)牟一]牟一
牟一篇(yī piān)(一):韦应物《送终》
韦应物的《送终》是抒写送葬的场面和诗人(shīrén)惨痛的心境的,十分感人。
送终(sòng zhōng)
奄忽(yǎnhū)逾时节,日月获其良。
萧萧车马悲,祖载发中堂。
生平同此居,一旦异存亡。
斯须亦何益,终复委山冈。
行出国南门,南望郁苍苍。
日入乃云造,恸哭宿风霜。
晨迁俯玄庐,临决但遑遑。
方当永潜翳,仰视白日光。
俯仰遽终毕,封树已荒凉。
独留不得还,欲去结中肠。
童稚知所失,啼号捉我裳。
即事犹仓卒,岁月始难忘!
这首诗并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只是质朴地叙写了整个送葬过程:选定日子,灵柩出发,出了长安南门,远望墓地郁郁苍茫,日暮时到达墓地后,诗人失声痛哭,露宿守灵。次晨封墓完毕,诗人凄凄惶惶与妻子的遗体诀别,孩子们知道从此永远失去母亲,牵着父亲的衣裳哀哀哭号而不忍离去。诗人最后说:“葬事虽然办得十分草率匆忙,但这个日子我是永远难以忘记的!



全诗信口而出,不加修饰,不用典故,却真挚哀婉,凄恻动人。在艺术上,《送终》诗最感人之处在于叙事时笔端充满感情,“淋漓倾注,宛转侧折〞,分不出究竟是在叙事,还是在抒情,情与事已经浑然一体,水乳难分。而叙事时又十分简净,抓住典型细节决不作琐细的现象罗列,这样写,既防止了繁冗拖沓,又不至于空泛粗疏。读了“独留不得还,欲去结中肠。童稚知所失,啼号捉我裳〞这几句诗,一群孩子牵住一位凄凄惶惶的父亲悲啼的情景如在眼前,令人顿洒同情之泪。
此外,这首诗由于能“旁写曲诉,刺刺不能自休〞,因而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如诗中写到“生平同此居,一旦异存亡〞这种生死阻隔的感情时,诗人并未就此止步,而是又进一步写了两句心理活动:“斯须亦何益,终复委山冈〞。跟妻子的遗体诀别,多延长一刻都是好的;可是转念一想,暂时的延长也没有什么用,妻子的遗体最终还是要埋葬在山冈上的。这一“旁写曲诉〞,使诗获得了丰富的内涵,它将诗人外表旷达、实质极其哀痛留恋的心情表现得深细婉曲。
拓展阅读:韦应物慧眼识人
贞元年间,安徽和州出了竹笛演奏家许云封,在当地小有名气。他常对人夸耀说“我的外祖父就是天宝年间的御用笛子演奏家李牟,当时的人称他为李供奉。我与李牟一脉相承,可惜还无人知我。
恰巧韦应物正好在和州任行政长官。这韦应物既是著名诗人,也是音乐爱好者,还特别喜欢竹笛。到和州后听人说到许云封的精妙笛艺,十分倾慕,很快就与许云封成了朋友。


以后,他们经常交往,谈曲论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