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动脉硬化无创检测仪的标准操作程序
一、目的:
加强筛查与早期诊断动脉硬化病变是提高心血管病防治水平的关键环节,我们利用无创性手段检测动脉结构与功能异常,加强动脉疾病的早期筛查与检测,深入细致的了解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提高动脉硬化性疾病的防治水平。
二、适用范围:
所有人群
三、定义:
1、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心脏每次向大动脉射血约70ml,从心脏射出血液的冲击作为波
动向末梢传出,这种波动叫脉搏波。脉搏波在动脉壁的传导速度即为PWV。其数值可通过测量脉搏波传导时间和两个记录部位的距离求得,计算公式为:PWV(mm/s)=L/t。传播时间(t)为两个波形的时间差,距离L是两个探头间的距离。目前多采用测定颈动脉-股动脉(cfPWV)和肱-踝动脉(baPWV)的脉搏波传导速度。
2、反射波增强指数(AI):血液从中心动脉流向外周的过程中,因遇到阻力形成反射波,该
反射波在收缩晚期形成增强压。通过对外周或颈动脉收缩晚期的波形进行分析,可以计算出能够反应动脉弹性的指标AI。
3、动脉的可扩张性和顺应性:实用超声成像技术,可以检测浅表动
脉如颈动脉、股动脉、
肱动脉的腔径从舒张期到收缩期的变化,此即扩张幅度。根据该扩张幅度可以计算出血管横截面积的变化,该变化除以脉搏压即为顺应性系数,再除以舒张末期横截面积则为可扩张系数。
4、踝臂指数(ABI):ABI是指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的收缩压和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
5、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IMT是指采用高频B型超声探头测定的动脉腔-内膜界面与
中膜-外膜界面之间的距离。虽然应用超声技术可以检测身体多部位浅表动脉IMT,但在临床上多经颈总动脉采样测量。
四、职责:规定齐宁宁负责本SOP的编写与修订
规定董军梅负责本SOP的培训
规定刘雪梅负责本SOP的执行
五、程序:
1
:
⑴检查室的温度保持在22-25C O
⑵请受测者配合不要抽烟
⑶测量前休息五分钟以上(受测者以仰卧姿式)
⑷受测者穿着毛衣等厚重衣物时请其脱掉,只留一件薄衣
⑸穿着袜子时请他脱下,脱至露出脚后跟的程度
⑹第一次体验下肢血压测量时患者容易紧张,请说明测量方法等来缓
和受测者的心情
⑺请对受测者说明:测量中请勿移动身体并暂时不要说话,不要紧张
:
让病人戴好上臂箍带、脚踝箍带、心电图夹子和心音图传感器
注意:将箍带裹在裸露的或只穿了薄衣服的上臂上。裹在厚衣服上,或将衣袖向上卷,都会引起大的测量误差。
正确的箍带位置
。
,将肘关节标志对准肘关节线
2
:定位线要超过箭头所指的范围线。
,箍带和上臂之间应能伸入两根手指。
注意:脚踝箍带上有一只传感器箍带,用于检测脉搏,裹箍带时,要使传感器箍带接触到脚踝处
的胫后动脉。
注意:脚踝箍带可以测量的踝围为23-33 cm。如通过箍带窗口可以看见定位线,则可以进行测量。
3
正确的箍带位置
。有左踝箍带和右踝箍带,要正确选择。将软管区置于脚踝内侧。
,使内侧脚踝尖距箍带有两指宽的距离。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