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开放型的城市色彩规划方法初探
城市色彩(主要是建筑色彩)规划逐步由感性的自由发挥发展到理性的规划探索。
直至今日,已经成为我国各城市较流行的规划类型之一。
承担色彩规划的主编单位,分别为规划研究性机构、艺术研究机构。由于不同机构的工作思路与研究方向的区别,导致色彩规划编制成果大致可以分为面向管理与面向研究两种类型。
论文由来
1 现有色彩规划体系与存在问题
现有城市色彩研究方法,多围绕城市历史、传统文化展开,并以此拓展至城市其他片区。
仅仅基于历史文化的色彩研究方法过于保守,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城市创新的可能性。
1 现有色彩规划体系与存在问题
表国内部分城市色彩规划现状
城市名称
规划城市色彩
规划依据
青岛市
红瓦屋顶,米黄色墙面
滨海城市、现存殖民建筑主色调
上海市
无彩色的银灰色调
石库门民居用色、突出现代商业气息
广州市
白色、淡黄色为主色调,艳丽的花色为辅
岭南花城、南方第区、现存殖民建筑色调
武汉市
几组中性色系
按照城市不同功能分区分别确定
苏州市
粉墙黛瓦
老城区大量保护建筑以及现有自然景色
天津市
无彩色系灰色
城市基质色彩、城市传统
合肥市
浅色系的、灰白颜色与绿色相间
地域特征、气候条件、文化属性、功能定位
董雅,席丽莎. 城市色彩的形成演变和发展建议——以天津城市色彩设计为例, 华中建筑,2007(12):57-60,并整理
从城市色彩规划的跟踪调查与反馈中,我们得到以下结论:
(1)对历史街区的控制、引导力最强;(2)对新区的控制力较强,但实施中无法实现与其他规划对接或限制城市新区的形象发展;(3)色彩总谱的说明作用不明晰等等。
1 现有色彩规划体系与存在问题
多数城市色彩规划更关注传统、历史文化的分析,并由此得出城市的整体、分区色谱,用以指导城市建设。对于分使用功能的色谱、创新区与标志性建筑的引导与控制相对较少涉及,而这一部分恰恰是展示城市时代特征的重要要素。
表部分城市色彩规划成果框架一览表
城市
调研与评价
整体
基调
色彩
总谱
分区
色谱
分使用功能色谱
创新区与
标志性建筑
控制与
引导
其他控制要素
盘锦
v
v
v
v
v
x
v
沈阳
v
v
v
v
x
x
v
武汉
v
v
v
v
x
x
v
道路与交叉口
天津
v
v
v
v
x
x
v
杭州
v
v
v
v
x
x
v
合肥
v
v
v
v
x
v
v
烟台
v
v
v
v
x
x
v
邯郸
v
v
v
v
v
v
v
城市标识、公交车、出租车
重庆
v
v
v
v
v
v
v
注:v—成果中提及;x—成果中未提及
1 现有色彩规划体系与存在问题
理性与感性的结合,是城市色彩规划区别于其他规划一个重要的特征,这就导致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使之能够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相互依存。
有一个简单的例子:中国很多城市的如家便捷旅店,其主体建筑多是纯度较高米黄色与紫色的搭配,这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街道整体景观品质。
如家的颜色很“难看”且与周边环境不协调,正是因为它独特的色彩搭配,使之成为市民定位、寻址的重要节点。
从这样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城市色彩的选择不能仅仅考虑美学因素,其标志性也是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
2 开放型色彩规划核心框架
内涵
开放型色彩规划试图按照不同城市的城市性质、特征采用不同的色彩规划方案,这种方案贯穿从调研、分析直至成果的编制整个过程,以使编制成果更加完善,并真正服务于城市建设,以利于引导城市个性的塑造。
核心思想
控制区的选取与控制要求
我国大多数城市的现代商业与办公建筑、住宅等建筑有着相似的色彩取向,尽管在局部有所差异,但整体上保持着相似的特征,因此对于住宅建筑的色彩定位就显得画蛇添足。
2 开放型色彩规划核心框架
同时,对于典型性较弱区域设置以下方法:
(1)典型单元:即根据城市规模与街区特征将城市划分成若干典型单元,每个单元的建议根据色彩规划的级别划分,建议单元尺度见表
表典型单元尺度一览表
级别
包含街坊数
单元直径典型值
特殊区域直径典型值
城市色彩规划
3-5个街坊
300-1000米
100-300米
区域级色彩规划
1-3个街坊
100-500米
100-300米
地段级
1个街坊
50-150米
—
(2)典型色彩:即在单元内部能够成为节点的建筑、历史建筑以及常被用来寻址的建筑,并将各类建筑色彩取样分类归档。这样的优势在于能够保证色彩取样的多样化:即顾及城市文化,又对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