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赏梅诗]梅诗.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赏梅诗]梅诗.docx

上传人:可爱大爷 2022/8/16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赏梅诗]梅诗.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赏梅诗]梅诗
一:[梅诗]《孤雁儿·世人作梅诗》原文(yuánwén)翻译以及赏析
全词以景衬情,将环境(huánjìng)描写与心理刻画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孤寂凄婉的意境。写于李清照丈夫赵明诚去个人悲欢的见证者。从表达上看,是把梅作为全词的线索,着力描写了丈夫去世后自己清冷孤寂的生活和凄凉悲绝的心情。

二:[梅诗]陶者梅尧臣阅读答案
陶 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②居大厦。
①陶者:指烧窑工人。烧窑者通过高温把粘土烧制成瓦片。②鳞鳞:指鱼鳞般的瓦片。
12.“陶尽门前土〞的“尽〞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3.本诗多处采用比照的手法。选择一处,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2.例如:“尽〞是完、全的意思。烧窑工人把门前所有的泥土烧制成砖瓦,不知流淌了多少血汗,耗尽了多少精力,自己的处所却居无片瓦,其命运之凄惨可想而知,表现出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13.例如1:首二句以陶者“陶尽门前土〞与“屋上无片瓦〞相比照,付出繁重,所得却是居无片瓦,人间之不公尽在其中〔或赞美勤劳、同情疾苦也可〕。
例如2:后两句以居者“十指不沾泥〞与“鳞鳞居大厦〞比照,从不劳动,却坐享其成,人间之不公可想而知〔或答愤慨、挖苦〕。
例如3:前二句“陶者〞与后二句“居者〞比照鲜明,令人感慨:道出了人世间的不公平,突出了贫富的悬殊,表达了诗人对弱者的同情,对当权者的挖苦。
赏析
揭露封建社会不劳而获、反映劳动者疾苦的诗篇,古代有很多,但从唐人孟郊的《织妇词》到宋人张俞《蚕妇》,多着眼于衣着。郑谷的《偶书》,于
三:[梅诗]赏析李清照世人作梅词
李清照的《孤雁儿·世人作梅诗》这首词明为咏梅,实为悼亡,寄托了词人对于朝廷南迁后不久不幸病故的爱侣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
孤雁儿·世人作梅诗
宋代: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译文
早晨从藤床纸帐中醒来,昨夜又痛到失眠。没有丝毫抚慰,只有无尽的哀思。只有断断续续的焚香和受寒的玉炉,陪伴我如水的情怀。吹吹玉笛,寄托了多少春情义的梅花的心都被惊破。
轻风中,疏雨萧萧的下着。此情景又催落我多少的泪啊。吹箫的人去了,玉楼空空荡荡的,寸断的肝肠知与谁同。折下一只梅,可叹天上人间,又有谁值得我寄赠!
赏析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以汉代横吹曲中的《梅花落》照应咏梅的命题,让人联想到园中的梅花,好似一声笛曲,催绽万树梅花,带来春天的消息。然“梅心惊破〞一语更奇,不仅说明词人语言的运用上有所开展,而且显示出她感情上曾被激起一刹那的波澜,然而意思很含蓄。闻笛怀人,因梅思春,她词中是不止一次用过。这是一歇拍,词从这一句开始自然地过渡到下片,上片主要写自己的凄冷孤苦,下片那么着重写对爱侣赵明诚的思念。
下阕正面抒写悼亡之情,词境由晴而雨,跌宕之中意脉相续。“小风〞句,将外境与内境融为一体。门外细雨潇潇,下个不停;门内伊人枯坐,泪下千行。以雨催泪,以雨衬泪,写感情的变化,层次鲜明,步步开掘,愈写愈深刻;但为什么“无佳思


〞,为什么“情怀如水〞和泪下千行,却没有言明。直至“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才点明思念丈夫的主旨。“吹箫人去〞用的是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箫史的典故,见《列仙传》。这里的“吹箫人〞是说箫史,比较赵明诚。明诚既逝,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又有谁与她倚阑同赏呢词人回想当年循城远览,踏雪寻梅的情景,心中不由怆然感伤。
结尾三句化用陆凯赠梅与范晔的故事,表达了深重的哀思。陆凯当年思念远长安的友人范晔,曾折下梅花赋诗以赠。可是词人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间天上,四处茫茫,没有一人可供寄赠。其中“人间天上〞一语,写尽了寻觅苦:“没个人堪寄〞,写尽了怅然假设失之伤。全词至此,戛然而止,而一曲哀音,却缭绕不绝。
这首词妙在化用典故,婉假设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