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关于国际贸易的一些名词解释.doc

格式:doc   大小:155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国际贸易的一些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读书百遍 2022/8/16 文件大小:15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国际贸易的一些名词解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填空
-O理论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一种国家将出口密集使用本国丰富要素生产的商品而进口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商品。
基本假设:
×2×2假定。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两种要素
。运送成本为零,交易费用为用来生产一种产品,则A国生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X的数量单位(O A’ )不小于其生产的资本密集型产品Y的数量单位( O A )。
对B国可做类似解释。
(2)面临相似的无差别曲线簇,两国生产边界与不同无差别曲线相切,这暗示如下经济状况:基于不同要素禀赋的两国生产构造并不对称,进而两国的生产也许性边界并不对称。
(三) A国与B国的开放经济(局部)均衡分析
A国劳动丰富→ A国生产钢铁的相对成本不小于B国→ A国重要生产棉花
B国资本丰富→ B国重要生产钢铁
p40~41

美国学者弗农(Vernon)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这是对技术差距理论的总结与扩展。按照这一理论,从创新国和模仿国的角度,产品生命周期可以分为5个阶段。
产品生命周期指的是产品要经历投入、成长、成熟和衰退等时期。
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是将周期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相结合,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国际贸易的利益。
第一阶段(OA),即新产品阶段。在创新国(如美国)生产和消费。
第二阶段(AB),即产品成长阶段。创新国在国内和国际市场拥有完全垄断地位。重要是面向与创新国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如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出口。
第三阶段(BC),即产品成熟阶段。新产品在创新国已经原则化,创新厂商开始授权外国厂商生产这种产品。其她发达国家的厂商的新产品在本国市场上能与美国的产品相抗衡,故减少进口规模。
第四阶段(CD),其她发达国家参与新产品的出口市场竞争。由于模仿国的劳动力成本和其她成本同创新国相比要低,其产品在第三国(某些发展中国家)市场可以同美国产品相竞争。而美国的出口全面下降 。

1、产品差别 2、规模经济 3、消费者偏好差别4、各国产品与消费层次构造的重叠。
一般来说,消费者偏好的多样性、国际直接投资活动是产业内贸易最基本的推动因素。
,产业内贸易指数
(1)产业内贸易指数
(2)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一般规律:
,如果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差别越小,则两国间产业内贸易的比重就比较大。
,如果两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较高,且两国的人均收入差别较小,则两国间产业内贸易的比重就比较大。
,如果两个国家相距越近,则两国间产业内贸易的比重就比较大。
,具有异质产品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的比重会不小于同质产品产业的产业内贸易。
三.图表

出口倾销方略:如果两个国家的两个垄断公司互相进行出口倾销,有也许导致国际贸易的发生并增进世界福利的增长。
前提:一国厂商积极降价在另一国倾销产品。
互相倾销的可行性取决于:互相倾销过程中,垄断公司的利润损失之和与否不不小于由于互相倾销而带来的消费者福利的增长和资源配备效率的提高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