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终南别业-古诗-赏析
【原文】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尔值林叟终南别业-古诗-赏析
【原文】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尔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解】
1、胜事:快意的事。
2、值:遇见;
3、林叟:乡村的老人。
4、无还期:无一定时间。
【译文】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玩耍,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尔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赏析】
这首诗意在极写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之情。第一联表达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联写诗人的兴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第三联写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后一联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偶尔〞遇“林叟〞,便“谈笑〞“无还期〞了,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对句既纯属自然,又含隐哲理。凝炼至此,实乃不易。
【鉴赏】
全诗的着眼点在于抒发对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的向往。开篇二句,由“中岁好道〞“晚家南山〞点明诗人隐居奉佛的人生归宿和思想皈依。“道〞,指佛教。“中岁颇好道〞,作者强调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一个“颇〞字,点明其崇佛的忠诚心态。“晚〞字,意蕴丰富,既可以指“晚近〞,也可以指“晚年〞。假如是前者,“晚家南山陲〞是对现实隐居生活的描绘;假如是后者,那么是对自己晚景的设想。
山林的生活自在无比,兴致降临之际,每每独往山中信步闲走,那快意自在的感受只有诗人自己能心领神会。“每〞,说明“兴来独往〞非常频繁,不是偶尔为之。“独〞,并非没有同调之人,事实上,诗人隐居之际不乏同调之人与其往来唱和,如张諲、裴迪等,此处当指诗人兴致一来就等不及邀人同往了,一个洒脱的隐者形象便展现到了读者面前。从字面意义上看,隐隐约约带有些落寞,但谁又能说这种情致不是件快乐的事呢?“胜事空自知〞,亦然,一个“空〞字,也许带有几分无奈与孤独,但诗人是陶醉于这种山林情趣间的。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即言“胜事〞。在山间信步闲走,不知不觉中,已到了溪水尽头,似乎再无路可走,但诗人却感到眼前一片开阔,于是,索性坐下,看天上的风起云涌。一切是那样地自然,山间流水、白云,无不引发作者无尽的兴致,足见其悠闲自在。清人沈德潜赞曰:“行所无事,一片化机。〞(?唐诗别裁集?)“行到水穷处〞,让读者体味到了“应尽便须尽〞的坦荡;“坐看云起时〞,在体味最悠闲、最自在境界的同时,又能领略到妙境无穷的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