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海南省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路径探析.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海南省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路径探析.doc

上传人:学习一点新东西 2022/8/16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海南省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路径探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海南省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路径探析
常英伟 张 飞 摘 要:海南省中部地区发展滞后,主要原因在于资源禀赋不能给其提供发展工业的直接支撑,不平衡发展战略及利益分配机制的缺失制约了其快速发展,思想的因循守旧使其丧失了众多发展机遇。本文认有主观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主要制约因素。

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国家或地区,大力发展重化、轻化工业是其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一般实行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海南省中部地区可以说目前仍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加快发展工业应是其快速发展的选择。但是,中部地区所具有的主要是农业资源、森林资源等不能直接支撑工业快速发展的资源禀赋,发展工业具有先天的劣势。这就决定了中部地区无法从发展工业中获得与其他地区相同或相近的发展速度,造成了中部地区滞后于省内其他地区发展的境况。

中部地区是海南的“绿肺”,是保持海南省生态环境持续良好的重要“辐射源”。海南要建设生态岛,建设成全国人民的“后花园”和“第二居住地”,没有中部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是不可能的。在过去的发展中,中部地区一直遵循“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思路和原则,为海南省生态环境持续保持优良做出了决定性贡献,也因此失去了从加快发展中获得利益的机遇。根据经济学理论,优良的环境(如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等)作为一种具有很强正外部性的商品,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是激励其持续提供的重要保障。[2]但是,由于利益分配机制的不合理,中部地区没有从环境保护中获得经济收益,利益受到损失,发展滞后。
“弱势”境地
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为了加快全省经济发展,提升全省经济总量,海南也在全省范围内实行了非均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环岛的沿海地区。依托有利的区位条件及原有的较好的发展基础,加上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的扶持,沿海地区得到了较快发展。而中部地区本来就发展落后,发展基础差,在发展的统筹考虑中处于“弱势”,没有得到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导致其发展基础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中部地区位于海南内陆,人们的思想观念受相对封闭的环境影响较深,受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守旧观念的束缚,生活作风散漫,小富即安,容易满足,“等、靠、要”的思想根深蒂固。作为中部地区开发建设的主体,中部人很少能把自己作为一个发展的责任者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建设中去,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惯严格按照“本本”和上级指示来工作,无法识别一些重大的发展机遇,不能根据本地区的实际进行独立决策,从而往往在面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时,被动应付,错失很多发展机遇。

三、海南省中部地区发展路径探索






借鉴国际上经济落后地区成功发展的经验,从海南省中部地区所具有的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以及当前全国的发展趋势分析,中部地区应该走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即跨过工业化发展阶段,依托本地区优势资源,实行以生态保护和生态产业开发为中心的跨越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建设生态文明,进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