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滑县水利之忧.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滑县水利之忧.doc

上传人:贾敬 2022/8/16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滑县水利之忧.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滑县水利之忧
焦 建 一场多年不遇的持续干旱,正在炙烤着作为“中国粮仓”的农业大省――河南。
2011年初,《财经》记者在全国粮食生产重点县――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看到,同样的旱情,两块相距不远的麦田墒情却有天壤之别。农业部建设一直面临的难题是:地下水位下降,没钱大规模引黄(河)补源,只能将机井越打越深,达到七八十米,而原本五六十米的机井则干脆报废。,每年因为地下水位不足造成的报废数量约为1000眼。
不仅如此,农村的农田水利末级体系因为无钱可修,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在距县城十几公里的城关镇东孔庄村,1000余亩土地上,平均45亩地才拥有一眼机井。这些上个世纪修建的基础水利设施,因为地下水位下降,基本处于报废或者半报废的状态。
“原来水泵用七八度电就能浇灌一亩地,现在要用20度电()才够。而且,水泵要么干转不出水,要么出水就是一股一股的,既费电,又毁设备。”该村科技种粮大户王贵海告诉《财经》记者。
变压器的短缺也是掣肘之一。据当地村民讲,在十几年的时间之内,当地政府只为该村花钱打了十几眼井,但并没有配备新的变压器,所以该村只有两台上世纪70年代时架设的变压器能够正常使用,在用水高峰时根本无法满足需要,即使有井有水泵,大多时候也因为没电无法使用。
王贵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要满足该村的农业生产,至少还需要新打20眼70米左右的深机井,每眼的成本是6000元左右;新增两台100安的变压器,每台成本6万元左右,加上计量器材等,这一项至少需要15万元;高压线不能高空架设,要地下埋电缆,又需要10万元。“七七八八折算下来,至少需要50万元。”
而东孔庄村每年获得的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约为2万元,解决了村干部工资和办公经费后,所剩已寥寥无几。
此外,以打井来满足浇灌需求本身也越来越不具备可持续性。曾多年调研农田水利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称,这样片面以打井来浇灌是在“吃子孙饭”,“把数千年来通过水塘进行涝旱调节的传统法宝给丢了。下雨了,大批的雨水顺河而去,旱了就往地下取水。地下水位越来越低,华北平原已形成一个巨大的漏斗状,这是短视行为。”
据测算,如果将大水漫灌改为地埋管道灌溉,可节水30%以上。但因地方财政财力蹇蹙,类似工程一直无法实施。
在滑县,随处可见“农业部2010年小麦/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区,千亩示范方”这样的巨型牌子。高产创建是农业部从2008年起实施的一项稳定发展粮棉油糖生产的举措,农业部要求对这块区域给予扶持,并大力投入水利设施建设。据《财经》记者观察,这些区域内的小麦苗情明显好于非示范区的小麦。

农民消极
滑县水务局2011年1月的一份旱情通报表明,全县173万亩耕地当中,。
在全县总投入为1757万元的抗旱资金中,有50万元来自中央拨款,其余1707万元均来自农民自筹,主要用途为农田灌溉耗电费用。
对于农民们来说,花钱浇水是为了保证不让麦苗旱死,保证基本的口粮生产。河南国家小麦工程中心常务副主任尹钧告诉《财经》记者,因为种植小麦不会亏本,所以农民是在抱着旱涝保收的心理种麦。
但尹钧同时指出,因为单纯依靠种植业增收无望,投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