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古诗-赏析
朝代:宋代
向子諲
原文:
公下世。此词,公之绝笔也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译文
红花多姿,绿叶茂密减字木兰花·斜红叠翠-古诗-赏析
朝代:宋代
向子諲
原文:
公下世。此词,公之绝笔也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译文
红花多姿,绿叶茂密,是何处的花神前来呈献这一派祥瑞啊。〔花草〕那鲜明的衣服,真像是从织女那里割来了一织机的锦缎。
拥有真正馨香、美妙资质的花草,不能忍受人世间的风吹与日晒。〔我〕尽力遮拦围护花草,不想让春天的风光这样匆忙地归去。
注释
减字木兰花木:?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简称?减兰?。双调四十四字,与?木兰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
红、翠:借代修辞,代指红花与绿叶。
何许:何处。
花神:掌管花的神。
献瑞:呈献祥瑞。
粲粲:鲜明的样子。
裳衣: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亦泛指衣服。
天孙:指传说中巧于纺织的仙女,即织女。
机:织机。
妙质:美的资质、才德。
不耐:不能忍受。
遮围:遮拦,围护。
春光:春天的风光,景致。
造次:仓促,匆忙。
归:归去。
赏析
这是一首咏唱春日百花争艳的迷人景象的词作。写得艳丽浓郁,光采照人,真可谓字字珠玑,行行锦绣。但言语深处,隐然有伤感意。
上阕仅用寥寥四句,便写出了一片花团锦簇、灿烂照眼的艳阳春光。“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中,前句使用代称手法,以“红〞代花,以“翠〞代叶,到达含蓄而不直露的效果;一个“斜〞字,写出花朵娇柔多姿、毫不呆板之态,一个“叠〞字,那么强调了叶片争茂繁密的长势。后一句是对眼前花繁叶茂的美景充满惊奇地赞叹,“何许〞,即何处;“献瑞〞中的“瑞〞是祥瑞、桔祥之义。春天到来,百花盛开,千朵万朵的红花在翠绿的枝叶映衬下明艳照眼,这是何处飞来的花神为点缀人间作出的精心奉献!“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二句,仍然着意写花态之美,前句采用了拟人手法,径直以穿穿着裳的“花神〞指花;“粲粲〞是鲜明的样子。后句中的“天孙〞即织女星,?史记·天官书?中有“河鼓大星……其北织女。织女,天女孙也〞的记载,在这里那么指神话中精于织锦的织女。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花神们身上色泽鲜艳、光华夺目的衣裙,都是用从天上手艺最高的织女的织锦机上割下的锦绣制成。这般景象只应天上才有,人间能得几回看到!这是词人对令人陶醉的春光发出的由衷的赞叹。
下阕四句写花的内在质地与对春光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