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中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毕宏伟
荣成市第二十七中学
1
引入
2
主要内容
3
不同地区职业生涯教育状况
4
后续
内容
1、自我发展
学习了解自己和发展其能力,着重于认识自我。
2、生涯探索
学习探究和工作等生涯机会,着重于认识自己学习境况与将来职业世界。
3、生涯管理
学习生涯规划、实践和调整其生涯计划,着重于培养规划与努力实践理想的能力。
青少年不同阶段的生涯教育内容
根据国家新基础教育课程计划及有关新课程的相应内容我国青少年生涯教育的阶段和主要内容,可归纳为 小学一二年级了解自己,三四年级培养基础能力, 五六年级认识生涯发展,初中一二年级进行生涯探索, 初中三年级着手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单个的概念,它和个体所处的家庭社会存在密切的关系。无论是即将毕业的初中生还是高中生,也不管他们是否继续升学,职业选择对他们来说是迟早的事。而那些升学无望的学生则面临着人生的重大抉择: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步入社会? 因此选择职业就是选择人生。特别是在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从而确定人生的方向,为准确定位提供奋斗目标和策略,并根据不同的职业特点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认真分析个人目标与现实的差距,找准职业方向,把握职业机遇,增强职业竞争力。同时应根据不同的职业要求重塑自我形象,认识自己的价值并最终促使其增值,实现个人兴趣、能力、价值、事业、就业单位及家庭的多赢局面。
不同国家和地区职业生涯的教育情况
一、中国台湾
我国台湾地区的生涯教育形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连续体系。
在国小(小学)就开始提供儿童生涯辅导,以增进儿童的自我觉察,培养正确的职业观念和工作态度,让学生了解教育与未来职业之间的关系及学习做决定的技巧等。
中学阶段则更是采取了形式多样的生涯辅导,有专门的生涯教育课程,还要个别辅导、团体辅导等。
另外,许多高中在录取初中生时会将职业生涯课程作为成绩的参考标准之一。大学录取学生时,除了高考分数外,还需要经过面试的程序,其中一项是自传,内容必须包括自己对未来职业的规划。
我国港台地区出版了许多有关生涯规划与发展的读物,如《生涯定位》、《生涯发展与辅导》、《生涯规划的艺术》、《职业生涯规划》、《一辈子的事:生涯规划与潜能开发》《人生的决策:生涯规划》等。
二、中国大陆
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校已经普遍展开,称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而在中小学则几乎没有对学生进行过职业生涯教育,我国中学生虽然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意识到如何实践自己人生理想的学生只是极少数。
三、西方国家
美国于20世纪下半叶开始重视职业生涯教育;日本专门在初中、高中开设进路指导课程,并规定具体学时数。
在西方特别是美国、德国等职业系统非常规范和发达的国家,通过职业模拟、看录像、实际尝试操作等方式使孩子从小就对自己有一定的了解,可以瞄准目标发展。在学校里也有专门的职业指导课程,而职业测评更是铺天盖地。 “职业规划早做一些,对个人的发展定位能够准确一些。实际上,可以看到,很多成功人士理想的确立都是在中学阶段。
2005年后的相关研究
父母与子女生涯发展的关系.
家庭对青少年职业生涯发展的研究综述(国外)
,2006.
未来取向的认知——动机观在青少年生涯规划辅导中的应用.
中晚期青少年的个 人规划与亲子、朋友的沟通的关系.
青少年个人规划与同伴特征、学业适应的关系.
青少年未来取向家庭、同的发展与伴因素的关系.
青少年职业价值观研究的综述。
青少年未来取向的研究综述(国外)
未来取向的研究综述
中国中学生职业规划
第一人---吴志兰
人大附中特聘职业规划师、前方导航首席专家。
前方导航
——中国首家中小学生职业规划研究机构 。
2006年5月,应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邀请,举办第一场中学生职业规划讲座。
2007年2月,进入人大学附中,中学生职业规划在国内首次成为一门课程。
2007年11月-12月,《新京社》、《中国教育报》、《新京报》、《现代教育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等媒体持续报道吴志兰及中学生职业规划理念。
2008年2月,吴志兰《中学生职业规划手册》图书通过出版社选题论证出版。
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