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农业经济学论文
2
农村经济中的问题与对策2篇
(一)
一、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的问题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很大比重,农业经济生产以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为辅,粮食、蔬菜等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农业法制建设,既要重视全国统一的农业法律法规的建设,强化农业经济发展方面的立法,又要在农业法律和行政法规确立的原则下,加强地方法规的建设,实现中央和地方上下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法律法规体系,从法制上尊重
6
和保持农民的经营自主权和物质利益。
作者:刘刚 单位:铁岭县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
(二)
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和挑战
1.1自然灾害频发,生产稳定受到威胁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如洪涝、泥石流、台风、冰雹、病虫害等,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这些自然灾害的影响。
1.2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土地肥力降低、水土流失加重、城市化的推进、土地沙漠化及次生盐渍化面积扩大等因素均使耕地面积减少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1.3机械化程度较低,农业生产率不高我国的农业由于国家在资源配置上的长期倾斜政策,对农村的投资少,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因而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发展状态,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生产率低下、技术落后、家庭式小农经济等特点也十分突出。
1.4剩余劳动力增多,劳动力转移问题突出虽然科技和劳动生产率在逐步进步与提高,但这也导致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剩余,怎样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
7
1.5农业、农村污染严重为了降低成本,同时受种植习惯的影响,农民在生产中使用高毒、高残留、价格低廉的农药的情况十分常见。另一方面,缺乏农业知识也是造成农民大量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的一大原因。
1.6高等农业教育及农业基础科技知识普及问题在如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农民仍然匮乏农业基础科技知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受过教育的农民较少,同时许多学生又不愿选择与农业相关的专业;不少地区缺乏对农业科技的宣传和指导,政府对此的重视度较低。
二、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2.1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选择符合国情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它关系着人类的世世代代。为确保可持续发展能在协调中实现,应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在实施相关战略政策时,因地制宜,把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改革的力度和发展的速度统一协调起来。
2.2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质量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并不断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加强环保科技研究及农业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加大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宣传培训力度,尽快建立健全的资源环境政策法规体系和农业标准化体系等都是必要的措施。
8
2.3增加投入,改善生产条件农业的发展由于缺少投入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国家应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同时也要重视对投资形式的调整,更牢地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2.4实行农科教相结合,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提高人各方面的素质,利用知识推动经济增长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应以科研机构、大专及高等院校为阵地,全面实施“科教兴农”的战略,抓好广大农民及乡村干部的技术培训。为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促进广大农村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还可以组织送科技下乡活动,推动发展高新技术农业;建立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普及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等。
2.5建设农村小城镇,推动农村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大量的调查和研究显示,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当前我国减少农民的最有效途径是加快小城镇建设。这是因为小城镇比大、中、小城市能更好地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聚集效应。农村富足的剩余劳动力状况使其有很大空间发展小城镇并能让小城镇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
作者:杨兵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9
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社会中占据主要地位的70后、80后,大部分受到过较高水平的教育,其就业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都希望在城市中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这种思想使得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而留守在家中的,一般为年纪稍大的老人或者妇女儿童,其中妇女占据绝大部分。这些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科技素质不高。在农业劳动中,很难学会新机械的使用,即使有农民培训班举办,他们对于一些先进的种植培养技术也不能完全领会,不能灵活地将其运用到生产中,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如何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技素质就成为了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