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本计划按二年学制制定)
一、学制与学位
学制2~3年, 工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与就业面向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一定训练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适应国防科技工业和国民经济建设需要;具有理论基础扎实、适应面广、工程能力强、基本素质好、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后适宜在各企、事业单位、管理和技术等各部门从事计算机及其应用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以及教育、管理等事业。
三、专业特色与基本要求
重点突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在软件技术、嵌入式系统和网络技术某一专业方向上具有一定的特长。
知识的基本要求:
⑴具备较扎实的数学等相关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⑵掌握外语、科技写作等工具知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⑶了解掌握文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
⑷系统地掌握离散数学、程序设计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⑸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和实验技能;
⑹掌握操作系统以及软件设计方法和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⑺掌握数据库技术、网络与通信、多媒体信息处理、图形图像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工程实践技能。
能力的基本要求:
⑴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的认知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修养和艺术欣赏能力;
⑵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⑶具有一定的计算思维能力;
⑷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
⑸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
⑹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硬件系统开发与设计的能力;
⑺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分析、设计能力;
⑻具有较强的系统软件和大型应用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能力;
⑼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四、学位课程
高等数学
离散数学
计算机原理
数据库原理
操作系统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专业方向综合实训
(共计7门)。
学分与绩点
。学生获取学分的数量是衡量学生学习进度与毕业的依据,学分按学期设定与结算。
(1)理论课与独立设置的实验课:
课程学分=课程学时÷8
(2)各类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每周计2 学分。
绩点是课程考核成绩的等级系数,平均学分绩点是将学生在一段时间内获得的课程学分按绩点加权平均,从而客观反映学生学均学分绩点是反映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知识和能力的程度,是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指标。
Σ(绩点×课程学分)
平均学分绩点=-------------------------
Σ(课程学分)
主干课平均学分绩点每学期计算一次,并作为毕业及学士学位授予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成绩记分与绩点的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