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初二上册物理概念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声、物态、光)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在水中的速度约为1500m/s;在固体中的速度约为5200m/s;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三、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四、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超声波: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
次声波:来源广、传播远、能够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
五、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人需要的就是乐音。
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控制噪声:
(1)在声源处较弱(安消声器);
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
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六、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第二章物态变化
温度计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它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 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度用符号℃来表示。而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 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规定为100度, 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 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 -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
3、使用温度计之前应:
(1)观察它的量程;
(2)
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5. 体温计的温度范围:35℃-42℃
①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内)分度值是: ℃
②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一甩,使玻璃管内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 (体温计在读数时可以离开被测人体)。
、液态、气态;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有一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