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朴素的文字,淡淡的感伤
——读杨绛《我们仨》有感
对于纸质图书的阅读,我们当代大学生成下降趋势。对此,我在这里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去品味书中的美好。早几天听到这句话“你读过的书,经历的事,等时间长了,那些细枝末节你都忘了,剩下来的,就成了你的素质”。说实话,可能是年龄上的差别或是人生阅历的增多,我觉得这句话说的真好。
读书,不是为了拿文凭或发财,而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微微泛黄的封面有了毛边,让我感到一种历史的凝重感,杨先生的那种笔法,不得不让我有跟随她的视角读下去感觉。让我陷入了杨先生的情感世界,在她的世界中穿梭,感受她的情感波动。有时,我会止不住的抽泣起来,内心阵阵疼痛。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仨就再次失散,就这么失散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个人,‛于是就有了这本书,书名就叫做《我们仨》。
这本散文集分为三部分,分别是《我们俩老了》,《我们仨失散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这对于一个年已八九十岁的老人来说该是怎样的疼痛,她的内心在流血。亲眼看着自己亲爱的女儿离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那种无奈和剜人心的疼痛。接着陪伴自己一生的爱人的离去,更是打击了杨先生的内心,这就是在滴血啊。
透过杨先生那种朴素的话语,可以看出她对于至亲的离去,是深深地伤痛和寂寞,对过去的追忆,还有未来的生活的达观,让我们内心在受压抑。这就是一场梦,但愿让我永远都不要醒来,她和钱钟书先生经历了浪漫的爱情,彼此都深深的爱着,在书中,杨先生回忆了钱先生,“他说:‘绛,好生过。’我有没有说‘明天见’呢?”每次读到这,内心都像被针猛刺了一样,绽出了一个个血泡,心痛的不敢大声哭喊,说好了一起走,忽然发现和自己经历了大半辈子的人忽然没了,大脑顿时空白,让人猝不及防,看这世界,让人找不到一点想要生的念头。
 这世界最美好的事是爱和感恩,有人在想你,而恰好你也在想那个人,这便是我认为最美好的事了,这时我想到我的父母,我无法想象他们离开我时我要怎样活过来。只剩下自己的孤单日子,要怎么振作。“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世上最悲哀的事情了。我最亲爱的父母,我爱你,我很爱你。人们常说“等我以后有本事了,我要买大房子,带他们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