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个十年名字解释
林译小说:林译小说指的是清末林纾翻译的小说。林纾一生翻译欧美小说一百八十多种, 作品都是与精通外语者合作,但富有自己的语言特色。其中有笔调哀婉的《迦因小传》,有质朴的《块肉余生记》。《巴黎茶花女遗事》将中国的文学观念与西方文学相融合。《黑奴吁天录》体现了反民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个性解放思想。林译小说大大开阔了作家们的眼界和艺术视野,为推动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来重大的贡献。
文明新戏:文明新戏又称新剧,指话剧中渗透戏曲因素的表演,是中国话剧的第一阶段。最早由留学日本的李叔同、欧阳予倩等在欧美、日本话剧影响下,组织话剧团春柳社,改编演出《黑奴吁天录》、《茶花女》等话剧,在表演上有严肃的艺术追求。辛亥革命前后,新剧团演出政治戏剧居多。辛亥革命后,演家庭伦理剧居多。在五四前夕,由于过于商品化,新剧逐渐衰弱。
爱美剧:五四运动后兴起的非职业戏剧运动,简称“爱美剧”,倡导非营业兴致的业余演剧,反对戏剧商业化,取代了文明戏,成为20年代中国戏剧的主流。以学生为主体,中心在北京、上海介绍西方戏剧学说和方法,对中国戏剧进行了革新,主张就“教化的娱乐”。
人的文学:是周作人在《新青年》上刊登的文章《人的文学》中提出的,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提出“人道主义为本,对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成为一个中心概念。同时,周作人进一步提出人的文学要以“普遍”和“真挚”为原则。给人生派创作造成很大影响。
零余者: 是郁达夫小说用抒情方式塑造出来的真实感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就是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他们是遭受社会挤压而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他们大都存在着精神困境,他们有着个人的积郁,民族的积郁,自身孤独凄凉,强烈要求个性解放,追求爱情和纯洁的友谊。但是他们常常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不愿顺从世道,与黑暗势力合作,宁愿穷困自我,用一种变态的行为来反抗,但心中始终有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这也是作者对自己精神困境的一种自述,表现作者强烈的主观色彩。
新月派: 新月诗派又称“新格律诗派”,指的是1923年成立于北京的新月社中的一群诗人。新月社的成员主要是一些留学英美深受自由主义思想熏陶的学生,只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林徽因等。新月社致力于新诗与新戏剧理论的研究与创作,对新诗格律化和形式美进行探索,主张诗人“戴着镣铐跳舞”。前期以《晨报副刊》、《现代评论》为基本阵地,代表诗人徐志摩,闻一多,朱湘;后期以《新月》、《诗刊》为主要阵地。对中国文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新格律诗派:新格律诗派指1923年成立于北京新月社的一群诗人。他们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反对诗歌中情感的泛滥;要求本质淳正,认为完美的形体是完美的精神的唯一表现,“言志”的内容要与“语言形式”和
谐统一;强调格律严谨,认为“和谐”与“均齐”为新诗的重要的审美特征。艺术上创造的核心是闻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