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
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
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作用的补体活化途径。
补体旁路途径(alternative pathway):是指不经 C1、C4、C2 活化,而是在 B
因子、D 因子和 P 因子参与下,直接由 C3b 与激活物结合启动补体酶促连锁反
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和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补体活化途径。
补体 MBL 激活途径(MBL pathway):在感染早期,体内分泌甘露聚糖结合凝
集素(MBL)和 C 反应蛋白。MBL 与细菌表面的甘露糖残基结合,然后与丝氨酸
蛋白酶结合形成 MASP,MASP 继而水解 C4 和 C2 启动后序的酶促连锁反应,
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和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补体活化途径。
细胞因子(cytokine,CK): 是指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剌激而合成、
分泌的一类具有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蛋白物质的总称。 CK 能调节白细胞生理
功能、介导炎症反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 , 是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之
外的又一类免疫分子。
干扰素(interferon,IFN):因其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力而命名 , 根据
来源和理化性质的差异可分为 IFN-α 、 IFN-β 、IFN-γ 三类。 IFN-α 和 IFN-
β 主要由白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以及病毒感染的组织细胞产生 ,统称为 I 型干扰
素 , 通常由病毒感染诱导 产生 ;IFN- γ 主要由活化的 T 细胞和 NK 细胞产
生 , 称为 II 型干扰素 , 通常由抗原与有丝分裂原诱导产生。干扰素具有抗病
毒、抗肿 瘤和免疫调节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是一类能引起肿瘤组织出血坏
死的细胞因子,分为 TNF-α 和 TNF-β 两类。前者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
又称恶病质素;后者主要由活化 T 细胞产生,又称淋巴毒素。TNF 的主要作用
包括:①杀瘤、抑瘤和抗 病毒作用;②免疫调节作用;③促进和参与炎症反应;
④致热作用;⑤引发恶病质。
白细胞分化抗原(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LDA):是指血细胞分化
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的不同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
分子。
聚类分化群(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应用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
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抗原称为聚类分化群。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