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4
文档名称:

中国古代诗歌.ppt

格式:ppt   大小:2,512KB   页数:8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古代诗歌.ppt

上传人:陈潇睡不醒 2022/8/19 文件大小:2.4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古代诗歌.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光辉历程
先秦——诗歌发展
的两大源头
汉代——汉乐府《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汉末)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光辉历程
魏晋南北朝——
魏晋1、建安文学:
三曹(曹操 、曹植、曹丕 )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

2、正始文学:代表作家: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
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3、两晋文学:
西晋:左思《咏史》 东晋: 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
谢(谢灵运 :开创了山水诗派)
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

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

代表作《西洲曲》
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

《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文人诗创作:代表诗人:鲍照、谢朓、庚信
(代表作家:屈原)
魏晋南北朝
三曹(曹操、曹植、曹丕 )
建安七子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建安风骨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于指骨格形态,二者密不可分,合而为一为风骨。建安风骨所指的文学风貌主要是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建安时代的作家,摆脱了儒学的束缚,注意作品的抒情性,再加之处在战乱的年代,思想感情更常常是表现的慷慨激昂。建安风骨主要指的是建安诗文所具有的明朗刚健的风格。
正始文学:
代表作家:阮籍、嵇康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嵇康,《广陵散》我国十大古琴曲之一
陶渊明《归园田居》等作品,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污浊社会现实的憎恶)给人以含蓄隽永、意境醇美的享受。
饮酒 东晋·陶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登池上楼》
这句传世名言道出了春的本色,给人一种寓静于动,寓动于静以及动静结合的感觉。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敏锐的觉察力和想象力,诗人从冬去春回的众多景象中选择了一个细小而典型的镜头:不知不觉间楼外枯草瑟瑟的池塘里竟然春草繁生了,小园垂柳丛中禽鸟鸣声也已变换。这里写景,有声有色,有视觉也有听觉,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此外这两句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很流畅很清新很质朴,丝毫没有造作之感。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
西洲曲(南朝乐府民歌)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 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诗中描写了一个在思念的煎熬中企盼爱情的青年女子的形象,全诗以寄――忆――望――盼――梦为序,通过人物的一系列行为神态白描,展示了人物内心苦涩而又甜美的相思恋情,歌唱了一曲南北朝时期青年女子追求自由恋爱的情歌。
1、 隋唐五代——初唐 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陈子昂
盛唐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
山水田园诗派: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