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0
文档名称:

高三历史学习指导.ppt

格式:ppt   大小:1,694KB   页数:4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三历史学习指导.ppt

上传人:小可爱 2022/8/19 文件大小:1.6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三历史学习指导.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三历史学****指导
过马路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一停
二看
三通过
镇兴路
安全放心
遵循这一规则
历史学****与复****就像过马路
一停
二看
三通过
停在历史长河中
向左看头向右看尾
找寻历史运动轨迹
典的公民大会、民众法庭、雅典学院… …
你理解的历史
聚焦历史之穿越时空
雅典公民与古代的中国臣民有何区别?(根据学****资料并结合所学归纳分析)
人与国家:
人与法律:
人与人:
你理解的历史
有权参与国家事务/无权参与国家事务
平等/不平等
法律至上/皇权至上,权大于法
聚焦历史之理性回归
希腊公民: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
中国臣民: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
苏格拉底因反对雅典民主政治,主张***,而被民主派诬陷毒害青年、亵渎神圣,被民众法庭以360票通过了死刑判决。当时苏格拉底的亲友和弟子们都劝他逃往国外避难,均遭他严正拒绝,当着弟子们的面从容服下毒药。 你怎样看这一案例?
苏格拉底之死
你理解的历史
聚焦历史之理性回归
苏格拉底之死
海瑞之“死”
聚焦历史之理性回归
你理解的历史
苏格拉底忠诚于法律——公民的忠诚
海瑞忠诚于君主——臣民的忠诚
雅典卫城
乾清宫正殿
不同政体下的古代中西方建筑
发散历史
乾清宫正殿宝座上方悬着的“正大光明” 匾后藏有密建皇储的“建储匣”。
广场西边的英雄雕像的基座相当于今天的公告牌,政府的政令及准备提交公民大会审议的法令都要预先在这里公示。
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右图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栝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从服饰看古代政治制度的差异
发散历史
经典名言  
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唯有理智最为可贵。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
是如何让它发光。
我不只是雅典的公民,
我也是世界的公民。
我像一只猎犬一样追寻真理的足迹。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高三历史学****的几点建议
1、要重视对历史现象发展线索和演变过程的相关主干知识的整理和掌握。
如: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历程: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曲折发展。
2、寻找热点要注意把热点问题与历史学科基础知识联系起来,适当关注江苏区域历史。
如:南京:明初;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中华民国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南京大屠杀;中国战区日本投降仪式;渡江战役等。
3、关注周年问题。
4、注重对新学术观点的学****了解新的史学范式,当前新的学术观点有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
1、【古代纪年法】
(1)干支纪年: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2)年号纪年:
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如:康熙元年等。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可兼用,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
(3)王位纪年: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4)地支纪时:一昼夜分十二时辰,用十二地支称呼,每时辰两小时。
(5)中华民国纪年法:1912年是民国元年。
2、【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1905年废止)】
(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5、历史高考中的文化常识问题。
3、【年号·谥号·庙号】
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从汉武帝开始有年号,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有的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如唐太宗年号“贞观”、明太祖年号“洪武”、明成祖年号“永乐”;有的皇帝有两个年号,如宋高宗年号“建炎” “绍兴”、元世祖年号“中统” “至元”;有的皇帝有多个年号,如唐高宗有14个年号、武则天有17个年号。明清两代皇帝一般不改元,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故往往就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爱新觉罗·弘历在位年号“乾隆”,称乾隆皇帝。
谥号:谥号是帝王、诸侯与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性质的称号。帝王将相之谥在西周时已出现,秦时曾一度废除,汉代恢复,直至清末。表褒的称号有文、景、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