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起飞吧!高铁——中国高铁的故事.doc

格式:doc   大小:19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起飞吧!高铁——中国高铁的故事.doc

上传人:tiros009 2022/8/19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起飞吧!高铁——中国高铁的故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起飞吧!高铁——中国高铁的故事
如今,“高铁”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从“立硬币”到“高铁超车”,相信所有的人会打心底为祖国感到自豪和骄傲!然而这些的背后,都饱含着他的智慧和汗水——他就是高铁设计师,中科院力学所研究员,“973获得了一个向上开发的动车组平台,而且也在与日本企业的合作中学到精益制造技术,这也让我们在日后的高铁研发中受益匪浅。除了向日本企业进行高铁技术引进之外,我们还同时和法国、德国、加拿大企业进行谈判交涉。
后来,经过高铁科研人员的不断研究,我们在日本车型和技术之上进行再创新,研制出了和谐号CRH2;在德国的引进车型和技术之上进行再创新,研制出了和谐号CRH3。既然是中国自己的车,那么它的外形自然要有中国的民族文化特色,这个是工业设计来做。而最后要选定哪个方案,这就要像杨国伟这样的空气动力学专家出马了!
中国高铁自主研发,是从一座废弃厂房里开始的
最后设计出来的CRH380A的车头,它的外形轮廓其实是来源于我国的长征运载火箭!从研究航空航天技术到了高铁技术,普通人或许会觉得两者相差甚远,但对于杨国伟来说,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探索和研究为他研究高铁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曾经为航空航天量身定做的几***宝,竟然都在高铁的研制上起到了大作用,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车还没造出来之前,杨国伟要根据列车的线路、周围环境和运行工况等因素,用计算机去做场景模拟,计算车体的强度、刚度还有气密性设计的气动载荷输入数据,这些载荷数据都是通过计算机仿真得来的。而这个计算机仿真的程序软件,是他当初为了研究航空航天的仿真性能亲自研发的,耗费十几年的时间,如今他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相应改动,又成功应用到了高铁技术中。 2008年,为了能更加全面、准确地研究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的性能测试问题,杨国伟接到了一个十分困难又艰巨的挑战——建立起一个高速列车动模型实验平台,不仅能模拟列车的这种状态,还要能实现在隧道、会车、遇到横风等复杂状况下列车的行驶状态,并且得出准确的气动数据。有了这些数据,列车就能更好地进行设計改良和提速。
从2008年年底一直到2011年的时间里,北京市通州垡头村的村民总是会听到附近一个废旧厂房里传出嘭嘭的巨响,走近厂房外一瞧,玻璃碴子飞得到处都是。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在这座废弃厂房里瞎捣鼓的不是别人,正是杨国伟和他团队里的研究员们。当时怀柔的科学城还没有建起来,他们就临时在北京通州垡头租了一个废弃的旧厂房开始做实验。
中国高铁走向世界
经过不懈努力,科研难点逐一被攻破。2014年,杨国伟带领手下的科研人员,按照图纸,大到钢管,小到每一个螺丝,整个实验平台都是他们亲手一点一点搭建起来的。杨国伟最后建的缩比达到了1:8,最高时速达到500km/h,列车实验模型在100千克以上、长度为264米的双向对开的双向动模型实验平台列车实验模型,为高速列车的气动实验提供了实验平台。再通过测量系统的研制,现在已经为我国高速列车研制提供支撑数据了。
2017年6月,中国高铁有了“新成员”,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被命名为“复兴号”,进一步实现我国高速列车的自主化、标准化、简统化、系列化。由杨国伟团队制成的动模型试验平台则为“复兴号”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