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超声联合钼靶检查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价值.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超声联合钼靶检查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价值.doc

上传人:芳官 2022/8/19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超声联合钼靶检查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价值.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超声联合钼靶检查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联合钼靶检查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5例(154个病灶)非哺乳期乳腺炎在超声与钼靶检查的表现。结果:根据超声特征将154个病灶位及斜位摄片(斜位投射角度垂直于胸大肌外缘走行方向)。
2 结果
根据超声特征,将154个乳腺病灶分为以下6型。
①乳腺导管扩张(8个):乳头下方、乳晕区多条大导管扩张,走形迂曲,导管内可呈无回声区、弥漫性细光点或伴有点状强回声,周边血流信号呈断续点状。钼靶检查未显示病灶,其中1例伴点状钙化灶。
②实性肿块(72个):病灶超声检查表现为实性肿块,内部多为低回声,形态规则或不规则,不规则者可向皮肤层“成角样”延伸,边界清或不清,边缘或可见粗短毛刺,病灶后方回声无改变或边缘可见弱声影,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内部及周边可见条状或点状血流信号,部分肿块血流信号丰富。钼靶检查显示为稍高密度或等密度类圆形肿块影或不对称性致密影,其中11例伴粗大钙化灶,1例伴腺体结构扭曲,3例伴血管迂曲增粗,5例伴乳头凹陷,5例伴皮肤增厚,2例伴脂肪层浑浊。
③囊性为主的混合性包块(27个):位于除乳晕区的乳腺各象限,超声检查示肿物大部分为囊性成分,形态不规则,壁厚薄不均,囊性部分内充满弥漫性光点,探头加压有流动感,实性部分内部回声强弱不均,病灶后方回声无改变或略增强,肿物实性部分及囊性周边可见短条状、点状、半环状血流信号,其中3例可见瘘道形成。 ④伴导管扩张的乳晕区囊性混合性包块(20个):乳晕区包块与扩张导管关系密切,或可见包块与扩张导管相通,导管周围腺体回声不均增强,血流信号增多。肿物较小时,钼靶常不显影,当包块较大时,钼靶显示为乳晕区稍高密度的肿块,其中3例伴点状钙化灶,2例伴乳头凹陷,2例伴皮肤增厚。
⑤单纯囊肿(24个):位于除乳晕区的乳腺各象限,超声探查肿物为囊性回声,病灶周边可见点状血流信号。钼靶检查多不能显影,能显影者为密度较低的肿块影,边界清晰,其中6例伴点状钙化灶,1例伴乳头凹陷。
⑥弥漫性病变(3个):超声显示乳腺内无明确肿物声像,但乳腺组织增厚,回声普遍减低,乳腺内散在分布更低回声区,腋窝见肿大的淋巴结声像。钼靶显示患侧乳腺密度不对称增高,腺体结构显示不清,脂肪层浑浊,伴腋窝淋巴结,未见钙化灶。
患者女,41岁,手术病理诊断为慢性肉芽肿性乳腺炎。超声检查示右侧乳腺外上象限低回声区,形态不规则,向皮肤层“成角样”延伸,内部回声不均匀,内可见短条状血流信号,钼靶检查示右侧乳腺外上象限不对称性致密影,右侧腋下未见淋巴结影。
3 讨论
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程较长,早期症状不明显,部分临床表现与乳腺癌重叠,容易被误诊[1]。由于非哺乳期乳腺炎成因复杂,不同病理类型的非哺乳期乳腺炎影像学表现差异较大,但都有一个相似的病理过程,大致可分为导管扩张期,炎性肿块期、慢性脓肿期及瘘道期。本组结果显示,超声对8例乳腺导管扩张和3例瘘道期病灶显示良好,钼靶检查提示假阴性。慢性脓肿病灶共71个(包括24个单纯囊肿,27个囊性混合性包块和20个伴乳腺导管扩张的乳晕区囊性混合性包块),超声检查对各区病灶(包括乳晕区)均能清晰显示,并能根据囊性部分回声特点及实性部分血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