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文档名称: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2,456KB   页数:4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课件.ppt

上传人:zhongxinado 2022/8/19 文件大小:2.4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 Drugs used for heart failure
第10章
心力衰竭的概念
起因:心脏泵血功能降低
定义:在静息或一般体力活动情况下,心脏不能有效地将静脉回流的血液充分排出以满足机体组织所需的一种较长:3个月,慢性效果显著
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
应合并应用其他抗CHF药,如利尿药、***等
严重心动过缓、传导阻滞、低血压、哮喘者慎用或禁用
( cardiac glycosides)
一类具有强心作用的苷类化合物,主要源于植物
包括
洋地黄毒苷(digitoxin)
***(digoxin)
毛花苷C(cedilanide)
毒毛花苷K(strophanthin K)
Foxglove
Digitalis purpurea
构效关系
由苷元与糖结合而成
苷元由甾核和一个不饱和内酯环构成
糖多由2个洋地黄毒糖和1个葡萄糖连接而成
苷元 强心活性所必需,有三个活性部位
C3位点有β-羟基,与糖相连,脱糖后变成α便失去活性
C14位点有β-羟基,失去便失活
C17位连接β构型的不饱和内酯环,打开此环或变成α位,便失去活性

无强心作用
但可增加苷元的水溶性
提高与心肌亲和力,穿透力、附着力
延长作用时间
甾核上羟基数目
与强心苷作用长短、快慢呈正相关
毒K:C3,C5 ,C14,C12 -OH ,C10 CHO
***:C3, C12 ,C14 -OH
洋地黄毒甙:C3,C14 -OH
强心苷类药物分类及药动学特点
药理作用
对心脏的作用
加强心肌收缩性(正性肌力作用)
减慢心率(负性频率作用)
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
对心电图的影响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对肾脏影响
强心苷类
(Positive inotropic actions)
作用特点
选择性直接作用于心脏
加强心肌收缩性
收缩时张力的提高
增加心衰患者心输出量
降低心衰患者氧耗量
选择性直接作用心肌
加强心肌收缩力
动脉供血增多
心脏排空完全
心衰症状被纠正
增加心输出量
强心苷类
作用特点的依据
直接作用
强心苷
离体心肌乳头肌
体外培养心肌细胞
心脏输出
选择性作用
研究发现,强心苷在极低的浓度下就可以对心肌产生作用,而在此浓度下对其他组织器官没有明显作用。
增加心衰患者的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
交感神经张力
心衰
心肌收缩力
每博输出量
外周阻力
强心苷
强心苷类
降低心衰患者的氧耗量
心肌耗氧量
心肌收缩力
室壁张力
心率
对于衰竭而扩大的心脏,因心室容积增大,心室壁肌张力显著提高,加上心率代偿性加快,造成心肌耗氧量提高。
强心苷类
治疗量强心苷适度抑制心肌细胞Na+、K+-ATP酶(强心苷受体)  Na+-K+主动交换胞内Na+、K+ Na+-Ca2+双向交换Na+内流、Ca2+外流胞内Ca2+心肌收缩力
强心苷类
正性肌力作用机制

(Negative Chronotropic Action)
主要表现在心功能不全而心率加快的病例
治疗量强心苷通过增加心肌收缩性,提高每搏输出量,反射性增强迷走神经活性,促进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发放,导致窦房结自律性降低,心率减慢
心率减慢可使每个心动周期中舒张期相对延长,有利于静脉回心和氧耗量降低。
强心苷类
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
治疗量无明显作用
中毒量
兴奋 CTZ引起呕吐
增强交感神经活性致心律失常
中枢神经兴奋症状:行为失常、谵妄等
强心苷类
对肾脏的作用
对心衰患者利尿明显:增加肾血流
对正常人或非心性水肿患者有轻度利尿作用:抑制肾小管细胞Na+-K+-ATP酶,减少对Na+的再吸收。
强心苷类
临床应用
慢性心功能不全(CHF)
某些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
强心苷类
***治疗CHF的特点
优点
应用方便,每日口服一次即可
长期久用疗效不减。
一般有效剂量毒副反应相对较轻
缺点
没有正性松弛作用,不能纠正舒张功能障碍
不良反应
胃肠道
厌食、恶心、呕吐等。注意与心衰未控制的症状相区别。
神经系统
眩晕、头痛、疲倦、失眠、色视障碍(黄视症、绿视症、复视等,应停药)。
心脏毒性
过速性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二联、三联律、阵发性心动过速甚至室颤。与心肌细胞内失K+有关。
过缓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缓(<60bpm)、房室传导阻滞。
发生率高、安全度小,个体差异大,诱因多。
强心苷类
扩张 V 扩张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