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及译文.doc

格式:doc   大小:1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及译文.doc

上传人:游园会 2022/8/19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及译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及译文【3篇】
人年少时不明白忧愁的味道,喜爱登高远望。喜爱登高远望,为吟赋新词而牵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味道,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道:“好个凉快的秋天呀!”
简介 篇二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及译文【3篇】
人年少时不明白忧愁的味道,喜爱登高远望。喜爱登高远望,为吟赋新词而牵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味道,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道:“好个凉快的秋天呀!”
简介 篇二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名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诞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与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忱,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责备;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宽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见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相关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赏析 篇三
原文:
少年不识愁味道,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味道,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诗词赏析: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实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味道”,乃是上片的核心。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落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勇敢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爱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由于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味道”的状况下,也要牵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表达得非常完整。
词的下片,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到处留意同上片进展比照,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实的体验。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