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2017年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实施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662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7年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287865472 2017/7/24 文件大小:66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7年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实施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7年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讲话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领导关于补好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这一短板的系列批示,切实推进2017年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垃圾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沪府办〔2016〕69号)文件总体部署,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及主要目标
坚持“巩固、拓展、提升”的工作思路,2017年要重点提升源头分类质量,提高分流分类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完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显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效。主要目标如下:
(一)绿色账户新增覆盖200万户
绿色账户新增覆盖200万户,累计达到400万户,实现“十二五”垃圾分类居住区绿色账户全覆盖,切实提高源头垃圾分类参与率。
(二)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面推行
根据单位垃圾组分特点,以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分流分类为重点,在全市公共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推行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并逐步推行不分类不收运制度。
(三)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35%
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控制生活垃圾末端处置量。提高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和水平,以“两网协同”为抓手提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湿垃圾分类处理量达到日均3000吨,全市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35%。
资源回收利用率=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量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量+生活垃圾末端处理量%+湿垃圾分类处理量生活垃圾末端处理量%
二、主要任务
(一)多措并举,提升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质量
1、推进绿色账户,提高居民源头分类参与比例
一是扩大分类居住区绿色账户覆盖面,2017年新增200万户,累计达到400万户;二是完善绿色账户推进模式,通过引入“互联网+”思维,再造绿色账户平台运营模式,促进前台积分便捷化、平台管理智能化、后台运作市场化,借助互联网优势,加强对绿色账户积分兑换的支撑,提高绿色账户吸引力;三是强化绿色账户推进流程规范性,健全市、区、街镇三级前台扫描规范性现场检查机制,建立绿色账户积分与湿垃圾分出量核对机制;四是绿色账户新增覆盖区域全面推行定时定点模式,实行“定时、定点、定投诉电话”的志愿者服务和社区公示制度,接受社区居民监督;五是优化绿色账户推进机制,继续引入第三方参与绿色账户推进及服务工作,发挥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绿色账户推进工作的精细化、标准化、人性化水平。
2、落实源头责任,推进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一是制定单位垃圾分类指导文件,细化对单位分类硬件配置、员工教育、内部各类垃圾物流组织、环卫分类收运对接等要求,提高单位垃圾分类规范性;
二是梳理单位类型、生活垃圾委托清运、收费等基本情况,研究分析不同类型单位垃圾产生组分特点,根据不同类型开展针对性指导,对餐厨垃圾、餐厨废弃油脂产生量集中,分流分类潜力大的单位进行重点指导;三是修订单位生活垃圾收费管理制度和格式合同,明确单位主体对垃圾分类的责任内容,落实单位源头分类责任;四是推行“不分类不收运”制度,对未按照要求开展源头分类,垃圾混装严重的单位,收运单位建立“初次未分类,告知整改;再次未分类,再告知整改;经整改后再收运,拒不分类,则不收运”的制度,同时将相关情况报区管理部门,采取后续管理、执法等措施;五是一般工业固废未按照《上海市绿化市容管理局关于加强一般工业固废纳入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管理规定的通知》(沪绿容〔2016〕75号)文件要求经环保部门、绿化市容管理部门审批,一律不得进入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六是引导分类单位、居住区责任人对收运作业企业行使监督权利,将分类收运服务实施情况纳入经营许可行政审批事项的主要评议内容范畴。
(二)注重过程,提高分类收运体系服务能力
3、强化监督检查,规范全程分类流程
一是继续开展居住区达标、示范验收工作,居住区达标验收全覆盖,示范居住区、示范菜场创建点位由区自主申报,由市级管理部门开展第三方及专业核查后评定;二是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收运车辆配置规范要求,各区根据辖区各类垃圾产生量、物流安排、收运企业等情况,在充分利用原有收运车辆的基础上,制定分类收运车辆更新计划,逐步完成车辆更新配置工作;
三是开展有害垃圾、湿垃圾分类收运示范线路创建工作,示范线路应达到收运时间固定、车辆配置规范、收运时播放特定音乐告知、收运台账清晰等要求,有条件的区可以配置源头车载计量装置,示范线路向社会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四是强化混装混运监督检查,在源头环节上,将混装混运检查纳入居住区达标示范创建评估内容,采用第三方专业力量开展地毯式覆盖检查,对居住区源头混装混运现象采取一票否决制;在收运环节上,对市区两级各类垃圾收运环节建立混装混运检查制度,定期汇总公布,并将检查结果与作业单位考评挂钩,杜绝混装混运。
4、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