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阅读答案
篇一:《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阅读答案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①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阅读答案
篇一:《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阅读答案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①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孤独将何言。
注①: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①在后面横线上写出,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五言古体诗还是五言律诗: (1分)
②“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这两句诗采纳了什么艺术手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③全诗以“孤独将何言”作结,为什么感到“孤独”,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案.(8分)
(1)(1分)五言律诗
(2)(3分)以动写静(或反衬、衬托)。(1分)用泉和鸟的声响来反衬环境的幽静。(2分)
(3)(4分)谪居僻远之地,环境凄清(2分);被贬孤独愁苦,无人理解。(2分)
篇二:题目b7158200b52acfc789ebc9d7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识的根底学问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察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力量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力量,立足根底,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到达了“考根底、考力量、考素养”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学问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掩盖了高中所学学问的全部重要内容,表达了“重点学问重点考察”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意根底
试卷遵循了考察根底学问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局部学问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成功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全部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根本功,而且还要把握必需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察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展了反复考察。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学问为载体,立意于力量,让数学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