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阿q正传》读书笔记10.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阿q正传》读书笔记10.docx

上传人:baba 2022/8/19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阿q正传》读书笔记10.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阿q正传》读书笔记10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卫庄为历史舞台,重点批判阿q病态的心理和精神成功法组织素材。以下是边肖整理的《阿q正传》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阿Q正传》 读书笔记[200]
或许,在那个时代,阿q他似乎觉得好光荣。
在作者笔下,“看人”、“闲人”、“人人”、“逗人”都是病态的,有以下四分:自私、虚荣、不顾他人、权力。阿q认为革命是为自己谋利的手段,等于造反。像现在,有多少人劳碌,只是为了寻求更多的个人利益。这不就是自私的体现吗?在人际交往中,同事相互吹嘘,挚友相互攀比,这是虚荣的新表现。
生活中像阿q打架那样讨饶的人不多,但在公共场合嘘嘘看喧闹的唯恐也不少,就是不关切别人。
在社会潮流中,个体阿q病态存在于人群中。我们将如何订正这种阿q病态?这须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阿Q正传》 读书笔记[400]
再看一遍,好像不会佩服阿q的“精神成功法”。他很冲突。虽然他很闲,但他总是一个农夫。他内心很单纯,但是有点笨,有点胆小。他不敢面对自己被压迫的苦难,所以他可以在幻想中劝服自己,满意自己。
阿q性格的某些特点是中国一般封建农村的一般农夫所不具备的。就是看不起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从自尊到自卑,从自卑到自尊,这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种典型环境下的典型性格。
阿q原来以为革命就是造反,造反对他来说很难,始终说厌烦。现在看到闻名的大师那么胆怯 ,不是庄的人那么心慌,必定对革命着迷。
他想:“革命是好的。杀了这些妈妈太可怕了!太可恶了!是我,我要向革命党倒戈。”与“精神成功”不同,阿q此时的感受是有现实基础的:一向嚣张跋扈的赵太爷,变了脸色,用“老Q”的低沉声音招呼他;赵白眼也变了,叫他“Q哥”,想听听他的“革命党调”。
但这是一点被压迫者的报仇思想,阿q不懂革命。当封建地主篡夺革命果实,扼杀农夫要求的时候,阿q只是阿q,留给他的是悲剧的结局,是辛亥革命的悲剧。农夫渴望地位,不深化农夫革命就不能胜利。
读 《阿Q正传》 有感
很久以前看过这本书,阿q这个人物始终印在脑海里。
阿q是那个时代抛弃的男人。他是个农场工人,只靠工作为生。随着社会的沉重压迫和剥削,他总是处于生命危机之中,被欺压。他常常用“精神成功法”来劝慰自己,欺瞒自己。他被别人打了,就说“是我儿子打我”,从而麻痹了自己。
阿q也有幻想。他想成家立业,享有——的名声和地位,但他在人们心目中恒久是卑微和无足轻重的。《阿Q正传》向我们展示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实面目。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典型的农夫,社会地位低下,受压迫、剥削、羞辱和损害,生活凄惨。他有农夫的优点,——“真能干”。他也有农夫的弱点:主观、愚蠢、封建。
现在我们离阿q的时代已经很远了,但是阿q的“精神成功法”现在仍旧被人们所运用。还是和阿q一样,麻痹自己,躲避困难。
阿q精神虽然可笑又顽固,但不得不说它依旧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阿Q正传》 读书笔记[500]
阿q的人生就是个笑话,可怜,却不值得可怜!
关于阿q的说法太多了,懦弱无力,都透露出它的本质。那个年头,在恶劣的环境下,阿q先生表现出一种令人悲观,不警惕的看法。它渐渐形成了阿q风格,现在被称为阿q主义。
恶劣的生活环境,生活中的种种失败,让我们的内心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