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概述.doc

格式:doc   大小:42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概述.doc

上传人:莫欺少年穷 2022/8/20 文件大小: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概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日古典园林比较概述
环艺091 何冰 09740321
文章摘要:站在世界地域文化的高度上,我们不妨把中国和日本的园林进行一个全面的剖析和对比。这种剖析和对比,必须是全方位的(见中日古典园林比较研究框图),否则只能是片面和缺乏系统的。在后来池泉式回游园有所发展,但仍不失舟游特征)。步移景随的路游是山型园林的特征,而坐舟静观的舟游是水型的特点。在植物方面,中国由于是以大陆性气候为主,故园林绿化较少;而日本则是海洋性气候,故园林绿化多。在园林建筑上,中国古典园林中除了木结构之外,也用了砖、土、石作为建筑材料,以此达到稳重象山和抵御风寒的目的;而日本的园林建筑始终是以纯木为主较多,且有高床式做法,以此达到轻盈如水和防风、排水、抗震、驱湿的作用。而这些做法都是直接与园林的山型陆型和水型岛型有关。
  在时代变迁上,园林类型也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具体地表现为:中日古典园林的山水性质是不变的,但是,在山水系列变迁中,主景的演变过程,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是:动植物(殷周)——高台建筑(秦汉)——山水自然本身(魏晋南北朝)——诗画自然山水(隋唐宋)——诗画天人(元明清)。这是一条对园林要素审美重点由表及里、由浅至深、由粗到细的不断深入的过程。审美的客体由前期的写实阶段发展为后期的写意阶段。主景的变化在日本古典园林则是:动植物(大和、飞鸟)——中式山水(奈良)——寝殿建筑和佛化岛石(平安)——池岛和枯山水(镰仓)——纯枯山水(室町)——书院、茶道、枯山水(桃山)——茶道、枯山水与池岛(江户)。由此,我们看到,审美的客体发展是由前期的单一性类型和写实性阶段到后期的综合性类型和抽象性阶段。
3 造园历史比较
  造园历史的比较分为隶属关系的发展顺序比较、历史长短比较和各历史阶段的形式比较三个方面。
  从隶属关系上看,中日园林的发展都是皇家园林在先、其次是私家园林,最后是宗教园林。但不同点是中国的三大园林发生得比日本的三大园林都早,日本的三大类型园林起初都因袭和借鉴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成就。中国园林的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日本园林则是一个突变和拿来的过程,然后才是自我发展和成熟的阶段。从布局特点上看,中国古典园林是偏于山型、儒型、人型、文人型和单向型,而日本的古典园林则是偏于水型、佛型、天型、武人型和跳跃型。从地域类型的发展上看,中国古典园林是源于中原园林,东扩后再形成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和岭南园林。而日本园林也是源于中部地区,然后北扩南渐,形成北方、南方等特点。
  从园林的历史长短上看,中国园林的历史显然是比日本园林的历史长得多,而且在起点形式上看,经历囿的时间较长,而日本古典园林的起点形式中相当于中国囿形式的持续时间较短。在基于道家思想的自然山水园林为母本基础,两国园林都进行了各自的转化。中国古典园林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较深,以至于形成了有儒家思想的园林类型。这是与当时政府倡儒贬道有关。而日本古典园林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受佛教思想影响较深,以至于发展了有佛教特点的园林类型。这也与古代日本政府倡佛贬道有关。
  从园林历史阶段的形式上看,中国古典园林的道家思想所提倡的山水主题一直没有变化,这种山水是真山真水。而日本园林基于道家思想的山水主题在镰仓时期就开始了由真山水向枯山水转化,在室町时代,又完成了茶庭露地的更趋神游的园林形式的转变,一步一步地远离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