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学生安全知识手册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防盗篇
第三章防骗篇
第四章防抢劫篇
第五章防火篇
第六章交通篇
第七章网络篇
第八章交友篇
第九章防震篇
第十章心理篇
第十一章防传销篇
第十二章国家安全篇第十三章防滋扰篇
第十四章生活安全篇第十五章案例篇
第一章概述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中华腾飞的重任,他(她)们的顺利成长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学习、生活、恋爱、升学、就业等一系列的人生重大课题。但是,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俗称“抱大的一代”。大学生(特别是新生)虽然热情奔放,性格直率,但社会阅历简单,没有处事经验,防范能力差。而当代大学校园并非人们心中的世外桃源,象牙之塔,
社会的八面来风时时会搅动莘莘学子的心。
一、大学生公共安全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经过连续扩招,中国在校大学生从1998年的643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1400万人,少数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和天津,已经开始步入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管理的对象变得数量巨大化、形式多样化、内容复杂化,公共安全已成为学生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据全国高校保卫学会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6所高校调查,1999年至2000年,高校校园内发生的各类案件9278宗(不包括自行车被盗案),非正常死亡164人。其中北京、南京、武汉、重庆4个地区的院校被歹徒杀害的教授、学生有16人。又据有关部门统计:。至于失窃现象,近年来以单车、书包、手机、钱包等物品被盗成为热点和焦点的话题比比皆是,更是破案工作的难点。学生失窃后,情绪受到影响,家长怨声载道,同学之间产生人心惶惶的心理状态。严峻的社会治安状况,直接影响到高校校园的安全。
因此,加强对学生公共安全方面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安全方面的知识和应对处理突发事件的措施和办法,对确保大学生安全、顺利完成学业,维护高校稳定、社会稳定,有着重大意义。
二、加强学校安全管理与教育的必要性
安全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全过程。人类从历史走来,又向未来走去,在
现实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将安全作为生存的基础。安全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人类个体发
展的基本保障。在安全与避害方面,古代先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和文化遣产。例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防微而杜渐,居安而思危”,“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小过不生,大罪不致”等等,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正确处理安全方面的问题仍有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从古至今,人们对安全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心。特别是近几年来,涉及高校和高校学生的凶杀、他杀、自杀等案件逐年增多,仍有不断上升趋势。例如:马加爵、薛荣华两起杀人案件使在校学生的人身安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使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也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
大学校园治安、刑事案件的频频发生固然与严峻的治安形势等外部环境有关,但当事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较差,也是不可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