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稻谷的储蓄特性
1、稻谷有坚硬的外壳,一定程度上可抵挡虫霉的危害及外界温、湿度的影响。
2、稻谷易生芽。稻谷后熟期短,在收获时生理已成熟,拥有抽芽能力。稻谷萌芽所需的吸水量低(25%)。因此,稻谷在收获时,如连遇阴雨,未能实毒,空仓杀虫,完善仓房构造(主假如仓墙、地坪的防潮构造和仓顶的漏雨)等。
2、把好稻谷入库质量关,保证入库稻谷达到“干、饱、净”要求。
干——籽粒干燥;因为水分对稻谷在储蓄中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根
据试验,稻谷的储蓄安全水分随温度变化而有所不同。
下表是的稻谷在不同温度下的安全水分储藏标准
表11-7?
稻谷的安全水分标准
稻谷温
籼稻水分%
晚稻水分%
度℃
早
中、晚
早、中粳
晚粳
30℃左右
13以下
以下
14以下
15以下
20℃左右
14左右
左右
15左右
16左右
10℃左右
15左右
左右
16左右
17左右
5℃左右
16以下
左右
17以下
18以下
饱——籽粒饱满,无病害;
净——洁净,无杂质。稻谷中的杂质在入库时,由于自动分级现象聚积在粮堆的某一部位,形成显然的杂质区。杂质区的有机杂质含水量高,吸湿性强,带菌量大,呼吸强度高,储蓄稳定性差。糠灰等细小杂质可降低粮堆孔隙度,使粮堆内湿热不易散发,也是储蓄的不安全因素。
所以要严禁“三高——高水、高杂、高不完善粒”稻谷入仓。
入库水分不宜超过本地安全储蓄水分(15%)。稻谷入仓前要经扬风或过筛,以除掉稗子、杂草、糠灰等杂质和瘪粒,往常将杂质含量降至%
以下,入库时要坚持做到“五分开”品种、等级、水分、新陈、有无害虫分别寄存,
提高储粮的稳定性。
3.做好储蓄管理。储蓄管理要求是:保持仓内干燥,采取有效降水、合理通风密闭的保粮举措,保证稻谷储藏安全。
新稻谷入仓后,生理活性强,堆内易积热,并会致使发热、结露、生霉、抽芽等现象。因此,应根据气候特点适时通风,缩小粮温与外温及仓温的温差,防备发热、结露。
气温下降之后要勤翻粮面,散发粮堆中、下层的湿热。使用鼓风机对粮堆进行通风,防备结露。
长久保存的稻谷,在冬季应充分利用干燥寒冷的天气进行通风。温度上涨季节用时密闭保低温。
4.劣变指标的测定,合理确定轮换时间。
(1)测定脂肪酸值。高温可致使稻谷脂肪酸值增加,品质下降。
下表是不同含水量稻谷在不同温度下储蓄三个月后脂肪酸的含量变化情况
高温对稻谷脂肪酸值的影响
原始脂肪酸值
3个月后脂肪酸(KOHmg/100g干基)
水分
15℃
25℃
35℃
KOHmg/100g干基
(2)储藏时间与稻谷品质的变化。
稻谷在储蓄过程中,其陈化主要表现在酶活性降低,粘性下降,抽芽率降低,盐溶性氮含量降低、酸度增高、口味和口胃变差等。
下表是稻谷储藏三年中的有关指标变化情况。
表11-3??储蓄期间稻谷品质变化
籼稻
粳稻
指标
原
1
2
年
3年
原
1
年
2年
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