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先秦文学
教学目标
一、了解儒道墨法几家的主要思想
二、掌握诸子散文总的文学特点和各家的不同风格
三、掌握“九流十家”、“百家争鸣”等概念
先秦诸子散文
第一节诸子散文的产生与发展
一、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是指春秋战国时代各个学派阐述自己对自然、社会不同观点和主张的哲理性著作。
问题:诸子散文是文学作品吗?
就本来的意义说,诸子散文是政治、哲学、伦理等方面的论说文,不是文学作品。但同历史散文一样,多少包涵着文学因素,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价值。从文化史的意义来说,诸子的思想,尤其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影响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也是研究中国文学史所不可忽视的。
二、诸子散文产生的时代背景
1.“士”的出现与兴起
,学术自由
你知道的诸子百家具体有那几家?
十家九流
汉代刘歆把先秦诸子思想分为十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此十家中,除小说家而外,称为九流。
三、诸子散文的发展
体裁
时代
篇章特点
代表著作
语录体
和韵散结合体
春秋至战录,无完整篇章
《论语》
《老子》
《墨子》
对话式辩文
战国中期
未完全摆脱语录体的影响,仍以对话为主。但篇幅扩大,论题集中,开始向长篇议论方向发展,专题论文初步形成
《孟子》
《庄子》
专题论文
战国后期
形成了结构完整的论说文体制
《荀子》
《韩非子》
《论语》多为口语记录,朴实简明,“略无华饰,取足达意而已。”
《孟子》明白晓畅,长于辩论,“渐有繁辞,而叙述时特精妙。”开始向书面语转化。《庄子》散文气势宏大,文辞富丽,描写传神,舒卷自如,极富情感性。文学色彩更浓。
《荀子》、《韩非子》重视语言的修饰和锤炼,准确生动,富于变化要,文辞丰美,含义深刻,已是纯熟的书面语。
《论语》修辞手法简略
《孟子》长于比喻,创造寓言式比喻,运用排偶、对比,增强气势与说服力。
《庄子》修辞丰富而独具特色,灵活自如地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寓哲思于形象,仪态万方,瑰丽多姿。
《荀子》擅用譬喻说理,明喻、暗喻、引喻、博喻及反正设喻,形式多样;又多用排比。
《韩非子》则大量运用比喻、寓言、历史故事说理,又排比、对偶、反复,使文章形象而深刻周密,气势峻拔。
总之,诸子散文发展的基本趋向是从简约到繁富,从零散到严整。愈是后期的著作,篇幅愈宏大,组织愈严密
诸子散文的总体特征是
(1)在思想内容上:诸子散文思想活跃,畅所欲言,密切关注现实与人生,表现出强烈的理性精神
(2)在文风上:诸子散文勇于言辩,气势充沛,各自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3)在语言上:诸子散文都十分讲究文采和修辞,善于取譬设喻,大都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
(4)在文体发展上:诸子散文确立了论说文的体制
一、孔子和《论语》
(一)孔子形象:想像的共同体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据李零说,,,《史记》所载或有夸大)
《论语》: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sǎng,额)似尧,其项类皋陶(gáo yáo) ,其肩类子产,然自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孔子及其夫人亓qí 官氏楷木像
据说这是子贡手刻的,右边长胡子的是孔子
《先师孔子行教像》
传为唐吴道子画,
清人改画并刻碑,
现藏曲阜孔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