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从民俗风情看壮族民族文化.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民俗风情看壮族民族文化.doc

上传人:秋天学习屋 2022/8/20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民俗风情看壮族民族文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民俗风情看壮族民族文化
从民俗风情看壮族民族文化
从民俗风情看壮族民族文化
从民俗风情看壮族民族文化
民俗风情是民族的个性,更是民族宝贵的遗产,经历了历史的洗礼而沉淀的民族精髓,它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壮族的先民从百越民族走来,风从民俗风情看壮族民族文化
从民俗风情看壮族民族文化
从民俗风情看壮族民族文化
从民俗风情看壮族民族文化
民俗风情是民族的个性,更是民族宝贵的遗产,经历了历史的洗礼而沉淀的民族精髓,它是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壮族的先民从百越民族走来,风起云涌的历史隧道里,雕刻了壮民族自己独特的民俗风情,南蛮之地的浔江畔孕育了壮民族的文化。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人曾经屈服自然的统治,对于自然界的变化无从解释,所以,人类选择了崇拜自然。民族也有自己的崇拜,有图腾崇拜,神灵崇拜,自然崇拜等。壮族的风俗经常反映民族的信仰,壮民族文化融合在它的民俗风情中。
壮族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就是“铜鼓文化”。铜鼓本是壮人的炊具,后来发展成为乐器。
传说,壮先民生活环境一般是山区,但不是悬崖绝壁,而是有山有水的地方。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壮族人也是比较开阔,积极乐观的性格,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在集体劳作的古老年代,壮族人经常是苦中作乐的,劳累休憩中,经常创造鼓舞精神意志的娱乐活动。铜鼓的前身是先民们的锅底,敲击发出声音,集体娱乐。壮族是一个爱唱歌的民族,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创山歌,幽默和谐的比喻,巧妙的问答,配以铜鼓的声乐,后来铜鼓就渐渐改进,用以配乐,成为乐器。
铜鼓的外型也是在历史漫长的岁月里逐渐丰富的。铜鼓的外形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造型艺术。无底腹空,腰曲胸鼓,给人以稳重饱满之感。造型夸张、雄强、有力、庄重耐看。鼓胸、鼓腰也配有许多具有浓郁装饰性的绘画图案。鼓足则空留素底,造成一种疏密、虚实相间,相得益彰的效果鼓面为重点装饰部分,中心常配以太阳纹,外围则以晕圈装饰,与鼓边接近的圈带上铸着精美的圆雕装饰物,最多的是青蛙。铜鼓的外形首先表现的是壮民族的审美观,具
有圆满的追求,又有粗犷的意味。在这里要重点提到的是,壮族的民族崇拜---
图腾崇拜。
壮族崇拜青蛙,这是壮民族最原始的信仰之一。壮族先民相信万物有灵,青蛙的叫声随天气变化而变化,壮族是稻种民族,雨水对水稻生产有重要意
1/3
从民俗风情看壮族民族文化
从民俗风情看壮族民族文化
从民俗风情看壮族民族文化
义。先民认为青蛙可以呼风唤雨,灭虫除害,便尊为图腾。在神话里,蛙是老
大雷公和三妹蛟龙私通所生的,它被派往人间做神,据说蛙神上通雷神,下通
龙神,可以保护大地风调雨顺,壮人可以和和美美的过日子。壮族把青蛙雕刻
在铜鼓上,人们做祷告上天风调雨顺用。认为可以表达心愿和诚意,并祈神保
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国泰民安。而且,每逢婚丧庆典或重大节
日,壮族都要敲击铜鼓,奏乐起舞,以示"天地自然和谐相生,人文情怀长存不
息",并表达对和平幸福生活的追求。
除了图腾崇拜,壮族人也有神灵崇拜,壮人认为人死后,灵魂还在奈何桥那里生活,祖先在阴间可以保佑后代子孙安康富贵,兴旺发达。因此,人死时,后人要在死人手里放一些东西,通常是钱,如果没有准备,也可以是毛巾之类的,但必须是新的。
壮族住宅的厅堂正中板壁前,立有一个高约五尺的长条形神台,神台下是
八仙桌,上面是过年过节时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