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社会消防培训班法律法规
授课提纲
第十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第十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第一节有的消防消防法律法规
一、消防法律法规体系
定义:消防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制定的有关消防管理的一切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包括消防法律、消防行政法规、地方性消防法规、国务院部门消防规章和地方政府消防规章以及消防技术标准等。
我国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为《消防法》)为核心,以消防行政法规、地方性消防法规、各类消防规章、消防技术标准以及其他性规范性文件为主干,以涉及消防的有关法律法规为重要补充的消防法律法规体系。它的调整对象是在消防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其立法目的是为规范社会生活中各种消防行为,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的危害,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人身、财产的安全,维护公共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消防法规的历史沿革
提到消防,就会让我们很自然地想到火,关于火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在西方古希腊神话中有“普罗米修斯盗火于天”的说法;在我国有“燧人氏钻木取火”之说,据说燧人氏就出生在河南的商丘,现在在商丘的火神大道还有燧人氏墓,供人们祭祀朝拜。(小知识:燧人氏其人,大约在6000余年前,燧人氏时代,人类还处于蒙昧阶段,燧人氏偶然发现啄木鸟用尖长的嘴在树木身上小窟窿里找虫子吃,由于虫子钻的很深,啄木鸟嘴巴够不上,只要用尖硬的嘴不停地去钻树身,不料因钻的时间长了,钻出了浓烟火种。燧人氏收到这个启发后,人类钻木取火就此开始了),实际上火是伴随着雷击而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在我国用火的历史非常悠久,据考证大约是从距今大约170-180万年时的云南元谋猿人和西侯度人开始的。
火的发现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人类跨入文明世界的一个重要标志。千百年来,火对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火也具有两重性,在推进人类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造成了灾难。古人说过:火,善用之,则为福;不用之则为祸。因此我们的祖先从用火的那天起也就开始了同伙在作斗争的历史,可以说,一部消防工作史,就是一部火灾发展史。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要保障生产、生活及人类自身的安全,就必须加强对火的控制,这样,消防管理、消防法规就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运而生。
纵观我国的消防管理,先后经历了远古时期、古代消防管理、近代消防与现代消防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中,现代消防管理又分为建国前的消防工作与建国后的消防管理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远古时期消防管理
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开始到公元前21世纪的先秦前期这段时间。传说,在黄帝轩辕氏统治时期,我国就有了用火管理的许多禁令。轩辕氏曾提出“节用水火材物”的主张,意思是说:对水源不能随意决口排泄,对山林草原不可任意放火烧荒,应当按时令有节制的进行。我国民间最早供奉的“四大火神”祝融、炎帝、回禄(又叫吴回)、阏(e)伯都生活在这时期,其中,在中载和形成庙宇被人们世代祭祀的当属我们河南商丘的阏伯。
(小知识:阏伯其人,阏伯,为帝喾之子,相传为帝喾后妃简狄氏吞燕卵而生,古时候,人们都吃生食,后来由于打雷闪电和刮风等自然原因,形成天然火,把树籽和来不及逃走的野兽等物烧熟了。人们拣了吃,发现熟食比生食好吃得多,于是慢慢学会把食物放到火上烤烤吃。那时候没有现成的取火工具,人们一见打雷触电森林起火,就如获至宝,千方百计想办法保存火种。
有一次,帝喾带着他的儿子阏伯出外巡察臣民,来到一个地方,见这里的人们还拿着生食吃,大都身体虚弱,带有病态。帝喾十分可怜他们,问大家为什么不吃熟食,老百姓回答:“没有火”。帝喾问:“怎么不到别处去找?引来火种,别让它灭呀!”百姓对他说:“找来几回了,有时因为柴草供不上,有时因为洪水泛滥,都灭了。”帝喾四处看了看,果然有被泛滥的河水浸灭火后的灰烬。他不禁长叹一声,心里想:咋能想个办法让火不灭才好。想了一会,他语重心长地对阏伯说:“你看,眼下帮助这里的臣民引来火种,并把火管理好不让它灭,是关系着这里的臣民生死存亡的大事情,你是我最有能力的儿子,我想让你办这件事,如何?”阏伯是个忠诚、听话的人,当即就满口答应下来。从此,阏伯就成了这里的“火正”(管理火的官),这片地方就成了帝喾给阏伯的封地,封号为“商”。
阏伯被封到这里后,终日为火事操劳,忙得饭也顾不上吃,觉也睡不好。他先带领百姓从很远的地方引来火种,并想办法堆成一个土丘,把火种置于丘上,上面搭上一个遮雨的蓬子,这样,天上下雨不能把火浇灭,河水泛滥也不能把火浸灭。然后,他又亲自带领人们四处寻找柴草,由于阏伯的聪明智慧和辛勤劳动,“商”的百姓们不但可以到处生火,而且还能让火经久不息。大家感激阏伯,都说他是天上的神仙下凡,给百姓造福来了。
阏伯死后,人们怀念他的功德,怀着崇敬的心情,以当时最厚的葬礼把他葬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