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文档名称:

荒漠化的防治.ppt

格式:ppt   大小:1,743KB   页数:4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荒漠化的防治.ppt

上传人:xunlai783 2022/8/20 文件大小:1.7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荒漠化的防治.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章复****分析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影响的一般步骤:
分析各区域地理特征(自然、人文)
区域发展条件差异的比较
区域发展方向产生差异
知识回顾:回忆必修2第六章
区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基础)
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条件第一章复****分析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影响的一般步骤:
分析各区域地理特征(自然、人文)
区域发展条件差异的比较
区域发展方向产生差异
知识回顾:回忆必修2第六章
区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基础)
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条件)
区域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的)
1、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知识回顾:2、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
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
知识回顾:3、生态破坏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人类向环境过度索取资源(人类活动)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一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一﹑荒漠化的概述
土地缺少了水分和养分
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
裸露的地面极易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
没有植被保护
使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一步流失
继续发展
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即发生土地退化
荒漠化的过程

(1)含义:
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
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归纳)
(2)成因:
自然因素(基本条件)+人为因素(决定条件)
(3)类型:
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荒漠化的基本特征:
土壤中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植被难以生长。
以西北地区(区域)为例来分析荒漠化的防治
1、分析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因素:
位置
位置
深居内陆
远离海洋
水汽难以到达


高山环绕盆地地形
青藏高原隆起
地形
阻隔水汽进入
干旱(自然特征)
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
为荒漠化创造基本条件
①干旱少雨
(基本条件)
西北地区荒漠化自然条件分析:
地表:多疏松水质沉积物
水文: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
植被:覆盖少,土壤发育差
②动力条件:
大风日数多
风沙活动
③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条件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
少雨年,加剧了荒漠化进程。
气温、降水的变率大
2、 荒漠化产生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的进程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的进程
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人类获取资源速度超过资源再生速度。
⑴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⑵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
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
人为因素
破坏原因与典型地区
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过度
放牧
过度 开垦
①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 ②一些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
固沙、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破坏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
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
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事农业生产,特别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沙质土壤区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归纳分析荒漠化的一般思维:
人为
因素
荒漠化
防治
自然
因素
生态脆弱
人类向环境过度索取资源
以教材P20“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为例分析:
从一般化思维到特例分析:
答案::萨赫勒地区位于撒哈拉沙漠的南缘,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客观上,这里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这是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
2、 将传统的游牧经济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进行对比,比较它们对草场的影响:
从表中可知,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
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
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
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
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
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品种的单
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
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
力,结果必然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
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
3、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至向牧业地区推进,结果是:
由于萨赫勒地区所处的位置可以断
定,越往北气候越干旱,越不利于发
展旱作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