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4
文档名称:

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7输电网规划与可靠性(-11).ppt

格式:ppt   大小:3,599KB   页数:6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7输电网规划与可靠性(-11).ppt

上传人:核辐射 2022/8/21 文件大小:3.5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7输电网规划与可靠性(-11).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7输电网规划与可靠性(-11)
电网的电压等级选择
电网的电压等级选择原则
国家电压标准
1000、750、500、330、220、110、66、35、20、10、6、
电压等级不宜过多,110kV5年最大负荷为3940MW,该地区已有变电容量为3360MW,试计算该地区最少需要新建多少220kV变电站。
变电站选址
分为规划选址和工程选址两个阶段
规划选址是在编制电网发展规划时进行,对规划电网内可能布置变电站的点进行预先选择,规划出新建变电站的地址或范围。
工程选址根据规划中确定的地点或范围进行
结合一定的变电站模式及基本平面布置,充分考虑规划时间的设备发展方向和变电站建设模式选定电气布置方案,然后据此进行选址。
站址选址的一般要求:
站址靠近供电负荷区域中心
使地区电源分布合理
高低各侧进出线方便
交通运输方便
应贯彻节约用地的精神
合理选择、充分利用地形,注意防洪地形要求
考虑其邻近设施的相互影响
网络结构规划的常规方法
方案形成-输电容量和距离
根据输电容量和输电距离,拟定几个可比的网络方案
(1)送电距离的确定
在有关的地形图上量得长度,~
(2)送电容量的确定
划分若干区域,分别进行电力电量平衡,判断电力余缺
方案形成-网络连接方式
现代电网的结构一般根据规划年份内的负荷分布、数量大小、用电特性及其供电距离等进行考虑。
从可靠性角度,电网接线分为有备用网络和无备用网络
逐步实现以500kV 变电站为中心,实现分片供电的模式,
各分区间正常方式下相对独立,各区之间具备线路检修或方式调整情况下一定的相互支援能力。
一般采用双回路链式结构或双回路环网结构。
每一回路或每一链中220kV 变电站数量不应超过4 座。
不允许“T”接线方式构网。
一般要求变电站有来自两个不同方向的独立电源。
220kV电网典型接线方式
特大城市中心区的110kV电网
典型接线方式
大城市中心区的110kV电网
典型接线方式
一般市区的110kV电网
典型接线方式
县城(镇)区的110kV电网
典型接线方式
乡村的110kV电网
典型接线方式
方案检验
对已形成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包括:
潮流计算分析
暂态稳定计算
短路电流计算
经济比较
网络结构规划的步骤
确定负荷水平及电源安排
进行电力、电量平衡以明确输电线的送电容量及送电方向
核定送电距离
拟定电网方案
进行必要的电气计算
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综合分析,提出推荐方案
架空送电线路的导线截面
架空送电线路导线截面选择和检验
架空送电线路导线截面一般按经济电流密度来选择,
并根据电晕、机械强度以及事故情况下的发热条件进行校验,必要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
考虑线路投入运行后5~10年的发展
必须采用正常运行方式下经常重复出现的最高负荷
在发展还不明朗的情况下,切勿将导线截面选择过小
导线截面的计算公式为:
S-导线截面(mm2),P-送电容量(kW)
UN-线路额定电压(kV),J-经济电流密度(A/mm2)
导线材料
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max
3000以下
3000-5000
5000以上
铝线



铜线



实例
220kV某线路设计输送最大负荷200MW,长为150km,负荷利用小时为3500h,试按经济电力密度选择导线截面。
导线材料
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max
3000以下
3000-5000
5000以上
铝线



铜线



按电晕条件校验导线截面
在高海拔地区,110kV以上线路的导线截面,电晕往往起主要作用
导线产生电晕带来的不良后果:增加送电线路的电能损失,对无线电通信和载波通信产生干扰
电晕损失,用导线最大工作电场强度Emax (kV/cm)与全面电晕临界电场强度E0的比值来衡量
按导线长期容许电流校验导线截面
根据各种运行方式及事故情况下的传输容量进行发热校验,即在设计中不应使预期的输送容量超过导线发热所能容许的数值
按容许发热条件的持续极限输送容量的计算公式
Smax-极限输送容量(MVA)
UN-线路额定电压(kV)
Imax-导线持续容许电流(kA)
按电压损失校验导线截面
对电压在6、10kV以下,而且导线截面在70~95mm2以下的线路,才进行电压校验
线路允许电压损失的量,应视线路首端的实际电压水平确定
线路末端的电压一般允许低于额定电压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