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唐白居易的古诗暮江吟【5篇】
《暮江吟》主要是写“暮色江景”。《暮江吟》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夕阳斜照在江面上的风光,这是最真实可信的暮色江景。后两句写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初升的场景。诗中“九月初三”与“月似弓”上下紧扣,写的是黄
唐白居易的古诗暮江吟【5篇】
《暮江吟》主要是写“暮色江景”。《暮江吟》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夕阳斜照在江面上的风光,这是最真实可信的暮色江景。后两句写诗人流连忘返,直到新月初升的场景。诗中“九月初三”与“月似弓”上下紧扣,写的是黄昏时的自然风光。这里的“九月初三”,点明时间,“月似弓”则是诗人看到的景象。固然,这种景象只能在日落后不久才能看到,因而这两句主要还是写暮色江景,而不像有些书上说的那样是写“漂亮的夜景”。
说后两句仍主要写暮色江景,有其科学上的依据。依据天文学常识,九月初三日,月亮位于太阳以东约45,外形像个反C字形,即“月似弓”,日落后消失于西方、西南方低空中,可见时间局限于日落后2至3小时。从诗中看,看到“月似弓”之时,月亮的地平高度不会很低。太低了,由于树木、建筑、雾气等影响就不会看到。据此,读者可以推想出,看到“月似弓”之时,当在九月初三黄昏,即日落后不久。从民用时间看,仍属于黄昏,即“暮”的范畴。
赏析 篇二
《暮江吟》并非始终写“暮色江景”。假如只从《暮江吟》的标题看,此诗好像应始终歌吟“日落前后”的暮色江景,但诗中“可怜九月初三夜”的“夜”字,以及“露似真珠月似弓”,则明显地是在写“夜晚”。按《辞海》里的解释:“露是空气中水汽因地面或地物外表散发热量,使得地面或地物外表的温度低于气温(但仍高于0℃),而凝聚在其上的水珠。常见于晴朗无风的夜间或早晨。”由此可见,此诗标题与内容有不相吻合的地方,并非始终写暮色江景。理解此诗时肯定要把握住这个特点,不能机械地只从标题去理解内容。有人认为,此诗的标题与内容中的时间不完全相符是的疏忽或失笔。其实,这种状况在唐诗中是很常见的,如杜甫的《日暮》就从黄昏时分始终写到“草露滴秋根”;贾岛的《暮过山村》也从日落写到明月高悬。所以,不能完全用自然科学的讨论方法去讨论文学作品。
暮江吟 篇三
唐代: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真珠 通 珍宝)
译文及解释 篇四
译文
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
最得意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宝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解释
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
可怜:得意。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