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习心得
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
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而亲仁。有余力,,,就是说做人首先要行而实孝,却不曾注重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
“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弟子规》让我们知道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别人的爱永记于心,把别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别人。
读了《弟子规》之后,我才发现,以前自己习以为常或自己认为对的言行,原来都这样或那样地存在着缺乏。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那么,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安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久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假设你:
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
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
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
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
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
学习了《弟子规》,被它所蕴藏的深沉内涵而打动,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很多圣贤的教导,我甚至叛逆地将一些传统文化看成封建糟粕. 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欢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沉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广结朋友、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可是为什么有报道: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在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程度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这也让我想起了“马加爵事件",为什么一位头脑聪明,曾经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大学生会对曾经嘲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其中有一位室友因为曾经主动帮助马加爵盛过一回饭而幸免遇难。这引起了社会上对于青少年道德问题的广泛讨论和关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如今的学校教育做起,,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标准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根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根底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根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承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承受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