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9
文档名称:

胸外科技术操作规范.doc

格式:doc   大小:145KB   页数:7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胸外科技术操作规范.doc

上传人:2786321826 2022/8/21 文件大小:1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胸外科技术操作规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z.
胸外科技术操作规*
消化神经中心
(1)沿肋间做2~3cm的切口,用2把弯血管钳交替钝性别离胸壁肌层,于肋骨上缘穿破壁胸膜进人胸腔。此时有明显的突破感,同时切口中有液体溢出或气体喷出。
(2)用止血钳撑开、扩大刨口,用另一把血管钳沿长轴夹住引流管前端·顺着撑开的血管钳将引流管送人胸腔,其侧孔应进入胸内3cm左右。引流管远端接水封瓶或闭式引流袋,观察水柱波动是否良好,必要时调整引流管的位置。
-
. z.
(3)缝合皮肤,固定引流管,同时检查各接口是否结实,防止漏气。
(4)也可选择套管针穿刺置管。套管针有两种,一种为针芯直接插在特制的引流管内,用针芯将引流管插入胸腔后,拔出针芯,引流管就留在了胸腔内;另一种为三通金属套管,穿人胸腔后边拔针芯边从套管内送人引流管。
(5)如须经肋床置管引流,切口应定在脓腔底部。沿肋骨做切口长5-7cm,切开胸壁肌肉显露肋骨,切开骨膜,剪除一段2~3cm长的肋骨。经肋床切开脓腔,吸出脓液,分开粘连,安放一根较粗的闭式引流管。2~3周如脓腔仍未闭合,可将引流管剪断改为开放引流。
【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如下。
1.引流不畅或皮下气肿多由于插管的深度不够或固定不牢致使引流管或其侧孔位于胸壁软组织中。引流管连接不牢大量漏气也可造成皮下气肿。
2. 出血多由于引流的位置靠近肋骨下缘损伤肋间血管所致。
3.胸腔感染长时间留置引流管、引流不充分或切口处污染均可引起。
4.复*性肺水肿对于肺萎陷时间较长者,排放气体或液体速度不能过快,交替关闭、开放引流管,可预防纵隔摆动及肺水肿的发生。
5.膈肌、肝脏或肺损伤。
第三节胸腔开放引流术
【适应证】 1.急性脓胸经胸腔闭式引流3~4周,脏胸膜与壁胸膜粘连,纵隔已固定,引流管中水柱波动消失,但仍有脓液潴留或脓液黏稠、引流不畅,可以将闭式引流改为开放引流。特别是合并有支气管胸膜瘘、食管胃吻合口瘘的慢性脓胸病人,在全身情况不宜进展胸部大手术时,开放引流可以使引流更通畅,进一步减轻中毒病症,改善全身状况,使脓腔进一步缩小,为下一步手术治疗做准备。开放引流后,病人换管容易,行动方便。
-
. z.
2.结核性脓胸混合感染,经闭式引流,脓液较多或脓液黏稠,脓胸已趋于局限,纵隔已固定。
【禁忌证】无明确禁忌证。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术前准备:认真了解病史,根据*线胸片、CT等影像学资料以及超声检查确定脓腔部位、*围及脓腔最低处。术前1~2d给予抗生素,结核病患者加用抗结核药物。
2.麻醉与体位:局麻或全麻均可,侧卧位。
3. 手术步骤
(1)于脓腔最低位,沿选定的肋骨走行方向做一长6~8cm皮肤切口,切开肌肉、显露肋骨,在肋骨骨膜上做"H〞形切口,骨膜下切除4~5cm长的肋骨,由肋骨床进胸腔。
(2)探查脓腔的容量、有无异物或支气管胸膜瘘。吸净脓液和块状的纤维脓苔沉着。脓腔大者可用长弯钳协助探查。用温盐水反复冲洗脓腔,但有支气管胸膜瘙者应堵住瘘口。
(3)引流管内径应尽可能大(>1.Ocm),剪1~2个侧孔,胸内管长3~4cm,胸壁外管长约2cm,不要留得过长以免影响敷料包扎,管壁用别针固定,缝合引流管周围的胸壁软组织及皮肤数针。
-
. z.
【考前须知】
。术后初期,脓液较多,每日更换敷料2~3次,以免脓液浸渍皮肤,导致皮炎。脓液减少后可每日或隔日1次。
2.引流不畅时,随时调整引流管,冲洗及更换引流管。
3.脓腔体积小于lOml时,可拔除引流管,改用凡士林纱条引流或更换为较细的引流管。
4.伴有支气管胸膜瘘的病人,须等脓腔相对无菌、肉芽生长、支气管瘘口逐渐缩小、脓腔逐步变小后,再用肌肉及大网膜组织移植填塞或行小型胸廓成形〔胸改〕术使其愈合。
第四节纵隔引流术
【适应证】 1.纵隔气肿〔气管、支气管损伤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