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ppt

格式:ppt   大小:1,273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ppt

上传人:卓小妹 2022/8/22 文件大小:1.2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薄透镜焦距的测量
第1页,共15页,2022年,5月20日,2点42分,星期三
1、学****简单光学系统的同轴等高的调节方法。
2、掌握用物距像距法、自准法、共轭法测凸透镜的焦距。
3、用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的焦距。并写出合格的实薄透镜焦距的测量
第1页,共15页,2022年,5月20日,2点42分,星期三
1、学****简单光学系统的同轴等高的调节方法。
2、掌握用物距像距法、自准法、共轭法测凸透镜的焦距。
3、用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的焦距。并写出合格的实验报告。
1、光学系统的同轴等高的调节、透镜焦距的测量。
2、光学系统的同轴等高的调节方法、凹透镜焦距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重点、难点
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有许多,如平行光聚焦法、物距像距法等。本实验利用自准法、共轭法、物距像距法等测量透镜的焦距。
第2页,共15页,2022年,5月20日,2点42分,星期三
带标尺光具座一台,光学器件、支架底座若干,凸透镜一块,凹透镜一块,带箭矢物光孔电源一台,平面全反射镜一面,光屏等 。
二、实验仪器
第3页,共15页,2022年,5月20日,2点42分,星期三
三、实验原理
光路: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过透镜的焦点;
 
(2)过透镜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时不改变方向。
第4页,共15页,2022年,5月20日,2点42分,星期三
1. 物距像距法测量凸透镜焦距
式中物距、像距、焦距都以凸透镜光心为坐标原点而
量取,顺光线方向取正,反之取负(如图1中示)。
(或实物、实象取正;虚物、虚像取负; 
凸透镜焦距取正,凹透镜焦距取负。)
第5页,共15页,2022年,5月20日,2点42分,星期三
图2 自准法测凸透镜焦距
第6页,共15页,2022年,5月20日,2点42分,星期三
3、共轭法《又叫位移法、二次成像法或
贝塞尔法》
如图3所示:设凸透镜的焦距为 f ,取箭矢物AB
为坐标原点,箭矢物AB到光屏P的距离为D≥4f,
并在实验过程中保持D不变。
图3: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焦距
◆优点:它可以准确测量D、L的值,从而避免了测量 U 的值时,难于找准凸透镜光心位置所造成的误差。

第7页,共15页,2022年,5月20日,2点42分,星期三
1、物距像距法测量凹透镜焦距
(以透镜光心为坐标原点,U、V 顺光线方向为正,逆光线方向为负号。)
(二)凹透镜焦距测量原理
图4
第8页,共15页,2022年,5月20日,2点42分,星期三
一)、同轴等高的调节
1、粗调:
在光具座上使各光具尽量靠拢,用眼睛观察各光学器件是否与箭矢物AB的中间点等高共轴。
 等高调节:升降调节各光学器件与箭矢物AB的中间点等高。
 共轴调节:调节各光学器件支架底座位移调节螺钉,使各光学器件的中心及箭矢物AB位于光具座中心轴线上,再调节各光学器件表面与光具座中心轴线垂直。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第9页,共15页,2022年,5月20日,2点42分,星期三
2、精调:
如图3所示:根据二次成像规律,首先取箭矢物AB到光屏P的距离为D>4f后,两者固定。
凸透镜放在物与光屏间,移动凸透镜使光屏上看到放大和缩小的像,调节各光学器件支架底座位移调节螺钉及支架的高低位置,使光屏上看到放大和缩小像的中心点共轴(重合)。(大像追小像)

同理调节凹透镜共轴,同轴等高的调节完成。
第10页,共15页,2022年,5月20日,2点42分,星期三
二)、实验内容:
测量薄透镜的焦距,按实验表格进行。
1、凸透镜焦距的测量
自准法测量凸透镜焦距
= cm;
= cm
次数 项 目
1
2
3
4
5
第11页,共15页,2022年,5月20日,2点42分,星期三
(2)、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焦距
按图3所示放置光具,固定箭矢物,取屏的位置为箭矢物AB到光屏P的距离为D≥4f,并固定屏的位置不动,用“左右逼近法”移动透镜测成放大像时透镜的坐标位置x左与x右;及成小像时的坐标位置x’左与x’右, 重复测五次。
第12页,共15页,2022年,5月20日,2点42分,星期三
2、凹透镜焦距的测量
(1)、物距像距法测量凹透镜焦距
按图4所示光路,固定箭矢物不动,移动凸透镜和光屏使物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固定凸透镜并记下其坐标x01,及光屏的坐标Xp1;然后将凹透镜放入凸透镜与光屏之间,稍移动光屏和凹透镜,成清晰像后固定光屏并记录其坐标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