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1
文档名称:

电气班组安全培训(触电、硫化氢、火灾).ppt

格式:ppt   大小:3,591KB   页数:6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电气班组安全培训(触电、硫化氢、火灾).ppt

上传人:电离辐射 2022/8/22 文件大小:3.5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电气班组安全培训(触电、硫化氢、火灾).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电气班组安全培训(触电、硫化氢、火灾)
(2)两相触电:人体同时接触带电设备或线路中的两相导体,或在高压系统中,人体同时接近不同相的两相带电导体,而发生电弧放电,电流从一相通过人体流入另一相导体,构成一个闭合回路的触电。
两注意事项:
1)救护人员不可以直接用手或其它金属及潮湿的物件作为救护工具,而必须采用适当的绝缘工具且单手操作,以防止自身触电。
2)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可能造成的摔伤。
3)如果触电事故发生在夜间,应当迅速解决临时照明问题,以利于抢救,并避免扩大事故。
呼吸、心跳情况的判定
(2)触电者脱离电源后的处理
伤员的应急处置
神志清醒的伤员:就地躺平,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
神志不清的伤员:就地仰面躺平,保持气道通畅,呼叫或轻拍其肩膀
需抢救的伤员:立即就地坚持正确抢救,设法联系医疗部门接替救治27570120
看:看伤员的胸部、腹部有无起伏动作
听:用耳朵贴近伤员的口鼻处,听有无呼气声音
试:试测口鼻有无呼气的气流,再用两指试颈动脉有无搏动
(3)现场急救方法
如果触电伤员的呼吸和心跳均停止时,应立即按照心肺复苏法支持生命的三项基本措施,即通畅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心脏法,正确进行就地抢救。
① 通畅气道
具体措施:清除伤员口内的异物,采用仰头抬下颌法,通畅气道。
(a)清除伤员口内异物 (b)仰头抬颌法
②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
﹡触电者仰卧,迅速解开其衣领和腰带。
﹡触电者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中的异物,使其呼吸畅通,必要时可用金属匙柄由口角伸入,使口张开。
﹡救护者站在触电者的一边,一只手捏紧触电者的鼻子,一只手托在触电者颈后,使触电者颈部上抬,头部后仰,然后深吸一口气,用嘴紧贴触电者嘴,大口吹气,接着放松触电者的鼻子,让气体从触电者肺部排出。每5s吹气一次,不断重复地进行,直到触电者苏醒为止。
(c)救护人员向伤员吹气 (d)救护人员让伤员自由排气
③人工胸外按压法法
1)触电者仰卧在结实的平地或木板上,松开衣领和腰带,是其头部稍后仰(颈部可枕垫软物),抢救者跪跨在触电者腰部两侧。
2)抢救者将右手掌放在触电者胸骨处,中指指尖对准其颈部凹陷的下端,左手掌复压在右手背上(对儿童可用一只手)。
3)抢救者借身体重量向下用力挤压,压下3~4cm,突然松开,挤压和放松动作要有节奏,每秒钟进行一次,每分钟宜挤压60次左右,不可中断,直至触电者苏醒为止。要求挤压定位要准确,用力要适当,防止用力过猛给触电者造成内伤和用力过小挤压无效。对儿童用力要适当小些。
人工胸外按压法
注意:
触电者呼吸和心跳都停止时,允许同时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挤压法”。单人救护时,可先吹气2~3次,再挤压10~15次,交替进行。双人救护时,每5s吹气一次,每秒钟挤压一次,两人同时进行操作。
抢救既要迅速又要有耐心,即使在送往医院途中也不能停止急救。此外不能给触电者打强心针、泼冷水或压木板等。
二、硫化氢中毒预防及急救
硫化氢物理特性
●硫化氢(H2S)具有***臭蛋气味、易燃、无色气体,,,沸点一60·70C,比空气重,易积聚在低洼处。
●易溶于水生成氢硫酸,亦溶于乙醇、汽油、煤油和原油等。
●硫化氢有毒、易燃,-%。自然温度2600C。燃烧时呈兰色火焰,并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特殊气味和强烈刺激性。硫化氢遇热分解为氢气和硫,当它与氧化剂,如***、三***化***等接触时,可引起强烈反映和燃烧。
剧毒-----致命
易燃-----可爆
无色-----不能用眼睛识别
比空气重----通常聚积于低洼地带
低含量时有一股臭蛋味,但不能靠嗅觉检测;高含量时嗅觉神经很快被麻痹,无气味,难发觉。
对一些金属有腐蚀作用
容易被风或气流驱散;易燃烧
危险特性
剧毒气体,主要经呼吸道进入,在血液内可与血红蛋白结合为硫血红蛋白, 一部分经肺排出,一部分被氧化为无毒的硫酸盐和硫代硫酸盐,随尿排出。
H2S遇到潮湿的粘膜迅速溶解,并与体液中的钠离子结合成为硷性的Na2S,对粘膜和组织产生刺激和腐蚀作用。
进人体内的H2S,如未及时被氧化解毒,能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二硫键或与三价铁结合,使之失去传递电子的能力,造成组织细胞内窒息,尤以神经系统敏感。
高浓度H2S可作用于颈动脉窦及主动脉的化学感受器,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可直接作用于延髓的呼吸及血管运动中枢,呼吸麻痹,造成 “电击型”死亡。
健康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