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中国近年M2-GDP增长过快简单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62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近年M2-GDP增长过快简单分析.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7/26 文件大小:6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近年M2-GDP增长过快简单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近年M2/GDP增长过快简单分析
中国近年M2/GDP增长过快简单分析
1. M2/GDP比率经济学意义及数据分析
M2/GDP比率经济学意义
M2/GDP这一经济指标用来衡量一国经济的金融深度。它实际衡量的是,在全部经济交易中,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易所占的比重。因此,它可以作为衡量一国经济金融化的初级指标,可以用来评价一国的经济货币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广义货币M2做一简单解释: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其中,M1=M0+活期存款。M2-M1的部分,称之为准货币。
一国金融业的发展与经济的增长是正相关的关系,金融的发展首先表现为货币化程度的加深,随着货币化程度的加深,经济也会不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的货币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银行等经融机构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货币的需求量水平也在提高,但是中国的M2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名义GDP增长速度,出现了M2与GDP增长不匹配的现象[1]。M2/GDP增长过快表明单位GDP需要更多的货币量支持。但是,从中国的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这种比率的快速增长并不能说明中国金融深化处于较高水平。这种极高的货币化比率说明了中国金融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M2/GDP比率数据统计及分析
M2/GDP比率数据统计及分析
长期以来,中国货币供应量呈快速增长态势,年增长率均保持在14%以上。金融危机后,,使得中国的M2/GDP长期呈现为上升趋势。表1为2000-2011年中国M2、GDP、M2/GDP的数据统计情况。
从表1看出从2000到2011年,M2/GDP总体呈现上升态势。2003年以前,随外汇流入加大和金融市场化程度提高,货币供应量增速快于经济增长,M2/GDP比率不断提高。%到2003年的162%。2003年,央行开始发行中央银行票据,M2/GDP有所下降并维持在160%左右。2007年至2008年,央行增加存款准备金工具锁定新增货币,M2/GDP下降至150%左右。国际金融危机后,随着中国4万亿的投资计划的实施,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M2/GDP也快速上升[2]。
、英国、美国等国家M2/GDP比率数据统计及分析
2011年9月21日,IMF在《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中国国内贷款总量相当于GDP的173%,远高于收入水平相似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信贷水平。自2008年以来,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是用信贷急剧扩张的方式维持了繁荣。通常情况下,社会的整体信用规模即货币总量同实体经济同步变化。为了横向对比中国M2/GDP水平,我们将中国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的情况作一比较。表2为2000年至2009年中国、美国、英国、欧元区、日本、韩国等国家或地区的M2/GDP比较。
从表2看出,经济体的发达程度与M2/GDP的高低没有必然联系。中国与日本、英国、韩国等国家的M2/GDP超过了100%,而美国、欧盟区的这一指标相对较低。2008-2009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各国M2/GDP都出现了上升,这与各国利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推动货币供应量是分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