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中国高等教育体制问题与深化改革的方向.doc

格式:doc   大小:5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高等教育体制问题与深化改革的方向.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7/26 文件大小:5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高等教育体制问题与深化改革的方向.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高等教育体制问题与深化改革的方向
中国高等教育体制问题与深化改革的方向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体质中存在的问题,既有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也有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领域的问题,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本文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现存问题出发,在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办学和投资体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深化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投资体制

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的三大问题

一般认为,高等教育体制是国家组织和管理高等教育的方式、方法与制度的总称。它在宏观层而是指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三个方面在总体上构成一个相互制约的体系,从其内涵和外延来讲,既有相互重叠的部分,又有各自独立存在的属性。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既有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也有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领域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问题
1 体制上的统一性和计划性严重束缚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建国以后,中国教育体制的主要特征就是高度的统一和集中。这种管理体制上的统一性和计划性,严重束缚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方面,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采取中央教育部门、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分头举办、分级管理的运行机制,教育结构体系封闭,各种教育机构的功能过于分割和重复,各类教育缺乏有机衔接与沟通,各种教育力量和资源不能充分整合,发挥整体效益。
2 学校缺乏充分的办学自主权
中国传统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政府对学校管得过多,统得过死,影响了学校自主权的充分发挥。教育体制改革实施以来,高校办学自主权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招生计划、专业设置乃至课程安排上等,仍未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对学校的限制,束缚了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充分发挥,挫伤了学校办学的积极性,政府作为单一的投资主体和办学主体的双重身份,学校计划难以准确及时地反映人才市场对某一类人才的供求状况,不利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导致学校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严重脱节。
3 以政府管理模式管理学校,忽视教育规律
长期以来,,并实行与政府相同或相似的运行机制。在这种体制下,学校管理势必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方面,在管理决策中行政意志、部门意志过分突出,忽视了学术特点,没有充分发挥专家和各专门委员会在管理学校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在管理重心上,行政地位和部门作用过分彰显,教学、科研的中心地位不够突出,造成学校各行政部门及工作人员为师生、为教学服务的主客体关系倒置。
4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囿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方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在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中,仍然存在着****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待权利与义务、投入与产出的思维模式,存在着遵循这种思维模式的运作方式。比如:在干部任用上,依然实行终身制,除非犯了什么大错,否则就只能上不能下,许多岗位资源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教职工队伍建设上,铁饭碗、铁交椅、大锅饭现象没有完全根除,造成冗员过多,人浮于事;在人事分配政策上,缺乏竞争机制,严重影响了教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财务管理上,经费来源单一,重视过程管理,忽视资金的使用效率。
(1)办学体制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是典型的以国家为主体,国家和各级政府在其中起决定作用,既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