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股指期待百花齐放
4月16日,上证50和中证500股指期货在中金所挂牌上市,给五周岁的沪深300股指期货献上了一份生日厚礼,结束了沪深300股指期货独生子的时代,形成了股指期货三兄弟的格局。
沪深300股指期货平境。
独木难支待突围
虽然沪深300股指期货的推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但是单一的市场品种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单一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已不能满足投资者精细化、多样化的风险管理需求。市场迫切需求针对中小板、创业板以及超大蓝筹公司的风险对冲工具,而沪深300的表现在这方面显得颇为乏力。
股指期货较大的合约价值使得机构外的投资者难以参与,而50万资产的准入门槛将又将有避险需求的中小投资者挡在门外。股指品种缓慢的推出步伐已导致我国部分金融衍生品资源遭遇海外抢夺、国内金融标的产品的定价权丢失,引发境内资金外流。
目前,沪深300股指期货门槛仍然过高,投资者结构也不合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股指期货的市场流动性。流动性是期货市场的生命力,股指期货的避险功能、定价功能和资产配置功能都是通过流动性来实现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不能吸引更多的散户,仅仅依靠机构投资者及部分有较大资金规模的散户参与,其流动性也会受到影响。这就使得期货规避风险、价格发现、资产配置的功能无法充分体现,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也有所减弱。
境外多家交易所都已上市了中国概念的股指期货,如新加坡交易所早在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之前就推出了新华富时A50股指期货,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推出了E-mini新华富时中国25指数期货,香港交易所也上市了H股指数期货和新华富时A25指数期货。其中与中国股市相关度最高的当属新加坡交易所推出的新华富时A50指数期货。
近年来,海内外众多投资者对新加坡交易所发行的A50指数期货的需求量呈现了明显增加的趋势,许多海外投资者优先选择使用A50指数期货对冲投资大陆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甚至一些国内的投资者也开始使用A50指数期货对冲投资风险,而且,境外的中国概念股指期货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套利交易。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股指期货的定价权形成了潜在的威胁。
解决以上问题,加快股指期货产品的创新,完善金融期货产品体系才是根本的出路。
创新加速正当时
上证50和中证500股指期货的上市无疑是实现股指期货品种由单一走向多元的重要一步。
上证50反映了关系国计民生的大盘蓝筹公司,而中证500则代表着高活力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它们的推出上市将更加有效的覆盖股票市场,更好的满足多样化的风险管理需求。
但与此同时,我国的股指期货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与境外市场数量众多、功能健全的股指期货产品相比,差距还十分明显。应充分借鉴国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