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小学美术教育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美术教育论文.doc

上传人:世界末末日 2022/8/22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美术教育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学美术教育论文
一、美术教科书中中国画内容的编写特点
其一,对中国画的学****历来强调在实践中加以理解和体会。在人美版教科书中,中国画学****主要安排在“造型表现”学****领域,在17课以中国画学****为核心的课例中就有14课,并且美”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把它从“章法美”中独立出来更适宜。在16册第4课《用电脑画山水画》中编者写道:“在空间处理上,中国山水画运用散点***,‘以小观大’,把高远、平远、深远奇妙地加以敏捷运用,形成了完全不同于风景画的独特的画面效果,运用图像处理软件来绘制山水画。”其中“散点***”一说值得商榷。“***”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意即“看透”。***学即在平面画幅上依据肯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所以***的根本特点是拥有一个固定的“视点”。这一原理源于西方,“散点***”的提出者想借用西方古典绘画中“***”这个科学名词,来形容中国画中局部纵深的空间表现手法,但又苦于在画面上找不到固定的消逝点,因此,臆造了“散点***”这一概念。若细究其理,中国画不仅在局部组织上,即使在单个元素,如一树、一石上也是找不到消逝点的,由于中国传统绘画从未以固定视点来观看物体,而是采纳了“游观”的观看方法,也就是画家并不限于一时一地的“目之所见”,而是“目识心记”后对自然的整体观照。可见,西式“定点***”与中式“游观”的不同观看方法表达出的乃是各自不同的文化理念,而“散点***”说法的产生乃是对自身文化特色不自信的表现,虽然此说法沿用了多年,但此说中的不合理性应引起编者的重视。


(3)课例中文字内容不贴切。课例中文字说明不多,有些说法流于空泛,很难系统地帮忙学生理解学****内容。如14册第1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个课例,探讨的是有关“真”的美学问题,编者在图例上虽然选择了中西不同的绘画作品,但却未对西画作品进展评述,无法使学生真正理解中西艺术中对“真”的不同观念。而文字说明和图例间的关系也不亲密,有些文字表述上显得语焉不详。为了更加精确地传递课例的主题内容,有必要精炼文字,明确学问点的内容。必要时可适当增加文字说明的比例,或可增加图例的文字说明,以此提高文字和图例的相互联系。


2.图例问题
教科书中的图例是学生直观感受艺术魅力的重要途径,图例选择的适宜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因此有必要对教材中的图例进展探讨。
(1)古代与近现代图例比例失调。人美版教科书共选用中国画作品73幅,5幅重复,重复率为7%;古代作品23幅,占33.8%,近现代作品45幅,占66.2%,可见古代与近现代画家作品在比例上严峻失衡。中国画历经了1 000余年的演化进展至今,不同时代的绘画作品孕育着不同的时代风气,其间变化最大的莫过于近现代中国画的变迁。近现代中国文化面临着中西文化的冲突和融合,而近现代的中国画也多表现出中西融合的特点,在图例中以近现代为主,会使中小学生对中国画传统的理解有所偏颇。
(2)图例选择面较为狭窄。在此套教材中,齐白石作品共选用10幅,占图例比例的14.7%,可见编者对齐白石作品的偏爱。教材10册第1课《人民艺术家齐白石》选用齐白石作品无可非议;而14册第1课《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中则完全可以选用别的图例,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图例的重复在此套教材中屡有消失,不禁让人联想教材编写者对待中国画的眼界好像有些狭窄。


三、对美术教科书编写的建议
通过对人美版教科书中中国画内容的分析,在此提出几点编写建议,盼望能对美术教材编写者有所裨益:
其一,中国画不仅是一种绘画样式,更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教材中应考虑设置与道德教育、跨学科、综合学****相关的中国画内容,以此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根本的道德素养,加深学生对中国画的认知。同时亦可采纳中西绘画比照的方式,通过了解各自文化的特点,加强对中国传统艺术特质的熟悉,有助于学生从多元文化角度动身,在与他国文化的比照关系中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价值。
其二,在图例中应设置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经典作品,尤其应选择那些经过历史检验、不因时间消逝而转变其价值的中国画作品。而对近现代作品选择要慎重,由于近现代中国画作品多少受到了西方绘画的影响,在当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