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09年12月12〜13日,由第二届北京国际医学院校长高峰论坛组 委会、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的“第二 届北京国际医学院校长高峰论坛暨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人 民卫生出版社专家咨询委员会2009年年会”在北京创新能力的学生。
“这部分学生一般不多,绝大多数学生在合格与不合格的成绩评 定中,走出学校。"Charles Prober教授说,因此,“合格”同样是斯 坦福大学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
康迪涅格州大学:复旦大学:培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各有妙招
21世纪,医学进入了“活的医学”时代,要求医生应对患者投入 更多的人文关怀,真正形成以病人为中心的良好医患关系,而不能只 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副院长Charles Prober教授表示,“以病人为 中心”,具有较强人文关怀精神和医患关系处理能力,是他们对医学
生的要求和希望。为此,学校会较早地让学生开始临床实践活动,让 他们接触病人,从而更好地了解病人;同时,通过小组讨论教学,培 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另外,还会挑选最具人文关怀精神和职业精神 的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从老师身上学到应如何对待病人。”
美国康迪涅格州大学医学院院长Cato T Laurencin教授则介 绍,该校每年都会专门开设3个时段的人际沟通技能课程,教授学生 如何与病人更好地沟通、交流。同时,还有专门的考察人员,对学生 的学习效果进行观察和测评。
英国伦敦医学及口腔学院副院长Olwyn 示,他们在教学中使用案例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比如,在治 疗一个听力有障碍的病人时,让学生去了解病人的背景、与病人家属 沟通。最后,学生了解到该病人是一个板球爱好者,听力对他的生活 非常重要,这就使学生们感到要全力以赴对其进行治疗。”
“医患关系沟通能力确实重要,在我国也正日益被重视。”复旦大 学常务副校长王卫平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历来讲究“医 德”,为培养学生的“医者父母心”,许多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心理学、社 会学、医学伦理、医学人文等综合课程。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开展“案 例教学”、“床边教学”,让学生在与患者的交流中,学习了诊断,培养 人文关怀精神。
加州大学:浙江大学:“绞尽脑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在美国,我们的学生也对老师单纯的讲课不感兴趣。”美国加州 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院长David Brenner教授在论坛上幽默地说,随
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能力变得特别重要,而他 们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也是“绞尽了脑汁”。
首先,圣地亚哥医学院广泛采用PBL即以问题为主的教学方式, 一节课让学生自己通过电脑学习25分钟,剩下的25分钟,让学生 自己提出问题,并对问题展开充分讨论。同时,学校还开展实景案例 教学,邀请演员扮演病人,模拟救治场景,或者使用机器人对学生进 行培训,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美国爱荷华大学医学院院长Paul Rothman教授介绍,该校专 门建立了医学生社区,使学生们自由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并通过 自己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参加国际会议,开阔眼界,调动主动学习 的热情。
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也被我国医学院校所关注。浙江大学在医 学生课程设置中,每周进行2次PBL教学,并让学生和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