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金融学知识点归纳.docx

格式:docx   大小:696KB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金融学知识点归纳.docx

上传人:小熙 2022/8/22 文件大小:69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金融学知识点归纳.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金融学知识点概括
第一章钱币与钱币制度
一、钱币的起源

(1)钱币产生于交换(P2)
根据马克思的价值学说,钱币产生于商品第二章信用与经济
一、信用概括
(P31)
1)有条件的借贷行为---以还本和付息为条件
2)特殊的价值运动---商品让渡与钱币让渡在时间、空间上不统一,没有进行等价交换,只有价值一方面的转移。
3)债权债务关系---体现了一种现代经济关系

1)信用的组成要素(P32)
信用主体、信用客体、信用内容、信用工具、信用条件
2)信用特点
1)暂时性:使用权转移,所有权未转移
2)偿还性:不同于捐献,需要偿还。
3)利润性:以利息的形式获得价值补偿,形成债权人的利润。
4)风险性:债权人承受本金和利息不能收回,或不能全部收回的风险
(P33)
1)信用的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P33)
(P36)
1)信用的积极作用:现代信用扩大了投资规模、现代信用提高了消费总效用、现代信用节俭流通费用和流通时间、现代信用促使了社会资本利润率的平均化
2)信用对经济的消极影响:信用风险、经济泡沫
二、
现代信用形式(

P38-P50
、特点及优缺点(
P37-P38)
银行信用的含义、特点及优缺点(
P38-P40)
2.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比较(
P40)
国家书用的含义,特点及作用(
P41-P42)
3.
消费信用的含义、形式、特点、作用(
P43-P45)
4.
、特点、作用(
P45-P47)
(P48)
1)国际信用的主要形式(P48-P50)
出口信贷、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政府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资本市场贷款、外国直接投资
三、信用风险与危机(补)
:授信者在信用活动中提供信用的本金与利润遭到损失的可能性程度。
:信用过分扩充,引发通货膨胀和经济动乱,进而影响信用体系的信誉,致使其各环节发生崩溃的现象。
银行自己过分增加信用和信用管理不善,个别银行发生支付困难而致使整个金融体系发生危机的情况;经济危机而致使信用危机,当发生时,大量商品积压,大批公司因资本周转不灵难以偿还债务,致使信用崩溃。
信用危机表现
1)银行信用危机:
5
1)存款人从银行大量提取存款。
2)银行资本呆板。
3)大批借钱人破产致使强制性清理部分银行信用。
4)借贷资本极其缺乏和利率急剧提高。
5)大批银行相继倒闭。
2)证券市场危机:
1)有价证券行市急剧跌落。
2)有价证券刊行量锐减。
3)钱币流通危机:
1)现钱币饥荒。大量存款变现困难。
2)对黄金的需求激增。
信用风险的种类
1)违约风险:债务人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如期还本付息,不执行债务契约的风险。借钱人经营风险越大,信用风险越大,风险的高低与利润高低正有关
2)市场风险:利率波动造成证券价钱下跌的风险。
市场利率上升致使债券价钱下跌。期限长,对利率波动敏感,市场风险越大。
3)收入风险:实际收入低于预期收入的风险。
4)购置力风险:未预期的高通胀所带来的风险。实际通胀率高于预期,不论是获得利息仍是收回本金时所拥有的购置力都会低于最初投资时预期。
防止风险原则
1)对称原则。财产与欠债的偿还期应保持高度的对称关系,不论财产仍是欠债都要有适合的期限组成。
2)财产分别原则。投资时,应注意选择多种种类的证券和放款,尽量防止将资本集中于某种证券或某种放款。
3)信用保证原则。要求受信人以相应的有价证券或实物财产作为抵押或许由第三者许诺在受信人不能清偿债务时担当履约的责任。
6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一、利息与利息率概括
(P54)
1)利息报酬论
认为利息是一种报酬,在古典经济学中是颇有影响的一种理论,最先由配第提出,此后在洛克的著作中也有波及。
2)资本生产力论
认为资本拥有生产力,利息是资本生产力的产物。这种理论最先由萨伊提出,受到不少俗气经济学家的推崇。
3)节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