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快递服务标准.docx

格式:docx   大小:30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快递服务标准.docx

上传人:511709291 2022/8/22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快递服务标准.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国家邮政局 发布
xxxx-xx-xx实施
2021-xx-xx发布
邮政普遍效劳
Universal postal service
〔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行业标准
ICS
目 录区2-;
— 农村地区5千米以上效劳半径内。
邮政局、所门前应设置信筒〔箱〕。
人口稀少的遥远地区,可根据当地用邮需求设置邮政信筒〔箱〕,并向邮政监管机构备案。
其他设施
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住宅,应根据规定设置信报箱〔群、间〕或设立收发室等接收邮件的设施。
效劳时限
营业时间
营业时间应满足以下要求:
— 县〔含县城〕以上城市邮政局所,一周营业时间不应少于6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营业时间原如此上不应少于8小时;
— 乡〔镇〕邮政局、所每周营业时间不应少于5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营业时间不应少于4-5小时;
— 农村邮政局、所,每周营业时间不应少于3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不应少于4小时;
— 车站、港口、机场、宾馆等客流量大的区域,应根据实际情况延长营业时间;
— 遥远地区邮政局、所的营业时间,应由当地邮政监管机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遇国家法定节假日,邮政局、所可根据实际用邮需求,适当调整营业时间;
邮政局所营业时间应向社会公布,并按规定时间对外效劳。
开取信筒〔箱〕次数
开取信筒〔箱〕次数应满足以下要求:
城市每天不应少于1次;
县级以下政府〔乡、镇〕所在地,每周不应少于5次;
— 东部农村地区每周不应少于5次;
— 中部农村地区每周不应少于3次;
— 西部农村地区每周不应少于2次;
交通困难、邮件量少、道路条件恶劣的遥远地区,可按当地的投递频次开取信〔筒〕箱;
效劳组织应在信筒〔箱〕上标明开取信件的次数和时间,并按时开取信件。
全程时限
信件全程时限
信件全程时限应满足以下要求:
— 省会城市间最长不应超过7天;
省际市〔地〕以上城市间最长不应超过10天;
省际间最长不超过20天;
人口稀少的遥远地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信件全程时限;
— 省〔区、市〕内和同城信件互寄时间可由各省〔区、市〕邮政监管机构根据实际需要另行制定。
包裹、印刷品全程时限
包裹、印刷品全程时限应满足以下要求:
— 省会城市间最长不应超过12天;
省际市〔地〕以上城市间最长不应超过20天;
省际间最长不超过30天;
人口稀少的遥远地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包裹、印刷品全程时限;
— 省〔区、市〕内和同城包裹、印刷品互寄时间可由各省〔区、市〕邮政监管机构根据实际需要另行制定。
党报党刊全程时限
党报党刊全程时限应满足以下要求:
— 出版地城市〔含分地印刷城市〕的日报,当日5:30以前交齐效劳组织发报地点的,对市区订户9:30之前投送达100%;
— 距出版地城市120公里以内的城市当日上午投送到达100%;
— 距出版地城市300公里以内的市〔地〕当日投送到达70%;
出版地城市〔含分地印刷城市〕的党刊,当日交齐效劳组织发刊地点的,对市区订户第二天投送达100%。
效劳环节
收寄
收寄方式
邮件收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窗口收寄;
—信筒〔箱〕收寄;
—上门收寄;
—流动效劳收寄。
收寄要求
收寄资费
效劳组织应严格执行政府制定的资费标准,不应擅自提高收费标准,不应强迫用户使用高资费业务或搭售票品。
封面和单据
封面和单据应满足以下要求:
效劳组织在邮件封面和单据上加盖的各种邮政戳记应清晰、标准;
效劳组织应按规定向用户提供收据或发票等收款凭证;
— 邮件封面上,收、寄件人地址、姓名和邮政编码应书写清楚、准确。各种单据的填写应标准、明晰、完整。
禁寄物品
禁止寄递如下性质的物品:
—各类武器、弹药;
—各类易爆炸性物品;
—各类易燃烧性物品,包括液体、气体和固体;
—各类易腐蚀性物品;
—各类放射性元素及容器;
—各类烈性毒药;
—各类***物及毒品;
—各类生化制品和传染性物品;
—各种危害国家平安和社会政治稳定以及***秽的出版物、宣传品、印刷品等;
—各种妨害公共卫生的物品;
—国家法律、法规、行政规章明令禁止流通、邮递或进出境的物品;
—包装不妥,可能危害人身平安、污染或者损毁其他寄递件、设备的物品;
—各寄达国〔地区〕禁止寄递进口的物品;
—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禁止邮递的物品。
以上物品,符合特准交寄规定并确保平安的,可以收寄。除此以外,效劳组织收到以上禁寄物品,应按以下规定进展处理:
—如发现各类武器、弹药等物品,效劳组织应立即通知公安部门处理,疏散人员,维护现场,同时